東北網11月20日電 龍煤集團將拖欠14年之久、總額在11億元以上的歷史欠賬,全部補還給職工,較好地解決了影響企業穩定與和諧發展中突出的矛盾和問題。省領導先後就此事做出批示,給予肯定。
對於31萬煤礦工人來說,今年的陽光格外燦爛。他們終於領到了拖欠14年之久的薪水。
14年,31萬煤礦工人、200萬家屬和他們的企業一起經歷了風雨。如今,國有重點煤礦的優良資產重組,把改革和發展的成果惠及職工群眾。龍煤集團在組建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將拖欠14年之久、總額在11億元以上的歷史欠賬全額返還。
一度愁雲遍布的礦區變得豁然開朗起來。構建和諧礦區,龍煤集團正在努力。
去年歲尾掛牌成立的龍煤集團,當時就面臨著突出的欠賬問題:截至去年末,雞西、鶴崗、雙鴨山、七臺河四礦共拖欠職工工資和津貼11.1億元。欠賬直接涉及職工31萬人,佔全省工業企業職工總數的1/3,特別是事關11萬直接為煤礦創造效益的井下采掘一線職工和輔助職工,以及下崗職工等弱勢群體。
長年的拖欠;使礦區職工陷入了貧困的境地。職工住房難,看病難,子女上學難,取暖買煤難,不少家庭生活難以為繼。盡管近年來煤礦經濟有所好轉,但截至去年底,四礦家庭人均月收入不足150元的困准職工仍有4萬餘人。
職工的事是最大的事。龍煤集團充分發揮集團重組的優勢,緊緊抓住市場形勢好、效益提昇的有利時機,克服剛剛組建,改革成本增大,資金較為緊張的實際困難,把『補還職工欠賬』作為一項政治任務;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全部完成了補欠工作。『先煤礦後廠處,先基層後機關,先工人後乾部』的補欠原則,使礦區職工的心又熱了。
過去由於長期拖欠工人工資,一線職工流失嚴重,出勤率最低時不到平時的一半。個別職工私自到小煤礦打短工,有的甚至利用企業的設備乾私活掙外快。補發工資後,職工們看到了企業發展的希望,工作勁頭足了,出勤率提高到98%。
企業關系更加融洽了龍煤集團在補還欠賬上對重組企業和存續企業一視同仁,集團提出寧可自己少分配,也要補還所有職工群眾的歷史欠賬。集團職工在企業效益增長的同時工資水平並沒有『超增長』,而是在較低工資水平的基礎上完成了補還職工欠賬的任務,這等於集團職工把增加收人的機會拿出來與存續企業職工共享。存續企業的職工心平了,氣順了,與集團的關系更加密切。
值得一提的是,龍煤集團在補欠過程中,優先補還下崗職工的欠賬,並且一次發放足額到位。對特殊困難的下崗職工,企業還根據實際情況給予特別的救助。下崗職工再次燃起生活的勇氣。
職工的生產積極性釋放出來,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今年1-10月,原煤產量4433萬噸,同比提高23萬噸;全年預計完5300萬噸,同比增產15萬噸.全年預計贏利20億元,預計實現稅金23億元。
補欠帶來的另外一個可喜效應是職工能夠安心、安全地進行生產了。與此同時,龍煤集團也加大了補還安全欠賬的力度,增加了安全投入,安全費用噸煤由8元提高到15元,全年安全投入安排12億元,同比增加投入9.5億元。安全生產形勢出現了很大的改觀,今年1—10月,集團國有重點煤礦杜絕了3人以上重大事故,百萬噸死亡率0.88,同比下降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