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百年油田之魂——記油田公司新時期『五面紅旗』
2005-11-21 09:43:57 來源:大慶網  作者:張郁民 張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1月21日電 英雄是企業之魂,是企業目標、宗旨、精神、作風的結合體,更是現代企業的核心理念。它指引著企業從輝煌走向更加輝煌。

  大慶油田的發展史,就是一部錘煉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歷史,就是一部高揚旗幟、傳承精神、奮斗不息的歷史。

  大慶會戰初期,在艱苦奮斗的環境中,造就了一支以王、馬、段、薛、朱『五面紅旗』為代表的石油鐵軍;在二次創業的號角聲中,形成了以『新時期鐵人王啟民』為代表的二次創業先鋒;在創建『百年油田』的今天,又湧現出了新時期的『五面紅旗』。他們就是『矢志不渝的勘探尖兵』姜傳金、『敢打硬仗的鐵人式隊長』趙傳利、『勤勉務實的模范書記』權貴春、『永攀新高的工人技師』何登龍、『執著創新的三采勇士』王寶江。

  在他們身上,既有兩代鐵人精神的精髓,又有新時期創新思想的凝聚;他們既是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忠誠踐行者,又是賦予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時代意義的開拓者。他們像新老鐵人一樣,用對黨、對事業、對理想的忠誠和執著,詮釋了對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傳承和發展。

  面對制約油田發展的『瓶頸』技術,他們致力於科研攻關,勇於突破禁區,表現出了敢為人先的挑戰精神。

  現任勘探開發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的姜傳金,1998年,因患尿毒癥而生命垂危,在進行了腎移植手術,闖過道道難關後不久,便投入到工作中。2003年年初,研究院設立『徐深1井區火山岩儲層識別預測』課題,姜傳金擔起了重任。從此,無論白天還是夜晚,他都在思考如何改進方法、如何設定參數,甚至連走路、吃飯時也在琢磨。通過跟蹤掌握國際前沿技術,他首次將頻譜成像技術引入儲層預測,提出了逐步儲層預測法,有效地克服了地震預測的多解性,使火山岩儲層預測的可靠性和精度大大提高。2004年,他再擔重任,組織開展了『火山岩儲層預測技術研究及應用』攻關,這是一個更大的難題。

  經過不斷的努力,他終於成功地繪制出了高質量的成果剖面圖,有效地解決了火山岩厚度預測難、儲層相帶地震表征難、物性特征定量描述難3大難題,開闢了火山岩氣藏儲層預測的新途徑。

  項目評審時,身體虛弱的姜傳金拿著激光筆的手止不住地抖動,專家們聽完他的答辯後,許多人流著淚報以熱烈的掌聲。

  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他們積極搶佔市場,拓展生存空間,表現出了不畏艱險的頑強意志。

  現任井下作業分公司修井一大隊107隊隊長的趙傳利,1981年參加工作,陪伴他最多的是艱苦。當作業工人,冬天,頂噴搶起,黏糊糊的油水劈頭蓋臉地往下澆;夏天,汗水、油水、泥水混在一起糊滿全身。1996年投產的昇深2井,由於套管腐蝕嚴重,周圍已經產生漏氣,一旦爆炸,不亞於一顆重磅『炸彈』。油田要拆除這顆『炸彈』,聯系了國內幾家施工單位,都不敢嘗試。關鍵時刻,趙傳利和107隊的員工們擔起了千鈞重擔。壓井、打撈和最終封堵,40分鍾裡,上百人的現場鴉雀無聲。成功封井後,有人問趙傳利:『生死40分鍾,你心裡是怎麼想的?』他笑著說:『就是拼命也要把它拿下。』

  成長中的趙傳利也意識到,光有蠻乾的勁兒是不行的。油田要發展,技術是先鋒。他自學了采油工藝、井下作業、修井工程和試油等知識,大膽采用新技術。每當有新工藝推廣或應用,他都主動請戰,先後創出了油田大修隊伍第一個采用側鑽井技術、第一個實施電泵井打撈、第一支進行氣井施工的3個『第一』。對『撈、磨、銑、套、倒』等12大系列、300多種工、用具,他都能熟練應用。

  如今,趙傳利帶領的107隊在氣井大修上處於國內領先水平,被用戶譽為『疑難井的殺手』、『氣井故障的克星』。

  為適應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他們胸懷全局,銳意改革,表現出了求真務實的文化自覺。『我只是做了一名共產黨員、一個領導乾部應該做的事,和組織的要求、群眾的希望還有一定的距離。』采油五廠作業大隊黨委書記權貴春在總結自己工作時說。2003年夏天,大隊長作出了機動車安裝油箱防盜鎖的決定,許多工人有意見,就連個別乾部也有畏難情緒。針對這種情況,權貴春多次在大會上講:這個決定是對的,油料流失不僅影響經濟效益,而且影響隊伍風氣。會後,他又逐隊做工作,使這一決定得以順利實施。

  井下作業屬於高危行業。作業大隊盡管對安全工作一直很重視,抓得也很緊,但小磕小碰仍有發生。權貴春經過分析後認為,還是因為員工安全意識不強。為此,他先後提出了『安全連著幸福,幸福在您手中』等一系列理念。通過隊隊組織、班班討論、人人參與,使作業大隊全員安全意識明顯增強、生產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針對部分員工頭腦中當作業工沒出息、學不學技術都一樣的想法,權貴春提出了『靠能力上崗、靠敬業在崗、靠素質擇崗』的崗位觀念,以此引導員工學技術、練硬功、當專家,並采取宣傳解釋、制定新的分配政策提高前線技術骨乾的收入、建立新的人纔選拔機制等方式,激勵員工積極進取。3年來,作業大隊先後有30多人自費參加了大專以上學歷培訓,19人通過了技師或助理技師的評聘考試,16名優秀工人走上了小隊乾部崗位。

  在謀求可持續發展的偉大實踐中,他們不斷求新求變、刻苦鑽研,表現出超越自我的理性思維。

  采油四廠二礦5區5隊的高級技師何登龍是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的老工人。永不放棄是何登龍的人生基色。為了識字、練字,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他跟兩個孩子『搶』書桌;為了給井站解決實際問題,三九天他一連多天蹲在室外觀察液位變化;為了編寫好技術培訓教程,年近50歲的他鼓搗起計算機……。2000年年初,何登龍擔任中轉站站長。到站沒幾天,他發現二合一大罐液位不穩,小班工人隔一兩個小時就要調節一次,一次就得半個鍾頭,為了防止冒罐,夜班工人一晚上要出去八、九趟。為了弄清癥結,何登龍連續跟了十幾個夜班,纔發現是調節螺杆設計長度有缺陷,於是,何登龍重新畫圖加工新的調節螺杆,反復實驗,最終使液位保持了平穩。

  多年來,通過刻苦鑽研,何登龍先後解決各類生產難題170餘項,提出合理化建議85條,進行技術革新59項,累計創經濟效益800多萬元。

  被評為新時期『五面紅旗』後,何登龍感覺壓力大了:『當標兵不一樣啊,他代表著一種精神、一種信念。成績只能證明過去,並不代表將來,成績是不能終生攜帶的。我還要向新老鐵人學習,向其他標兵學習。』

  面對百年油田的發展大業,他們勤奮敬業、忘我工作,表現出負重致遠,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

  采油六廠試驗大隊副大隊長王寶江,1992年來到采油六廠,參加工作後不久他便加入到了三次采油技術研究隊伍中。他提出了聚合物驅油用污水代替清水。但這在國際上沒有先例,聚合物驅油理論不認可。想法一經提出便遭質疑,王寶江據理力爭:『我堅信,一定存在成功的可能。』

  項目獲得批准時,王寶江還沒度完蜜月。他把行李搬到實驗室,白天實驗,晚上分析。親朋好友見王寶江整天不回家,以為他們兩口子鬧了什麼別扭。

  在凝膠調剖中,由於評價方法與地層高壓流動狀態存在差異,往往使篩選出的藥劑注入後不成膠,造成數百萬元的損失。為解決這一難題,王寶江進行了大量研究。組織上也大力支持,為王寶江創造了去美國學習的機會。

  在美國,王寶江把全部精力都花在實驗室。餓了吃個漢堡包,困得不行了就趴在工作臺上睡一會兒,為了搞實驗,還放棄了去夏威夷觀光的機會。在他執著的努力下,如今喇嘛甸油田在三次采油上已經形成了『基礎研究點狀突破、應用研究面上拓展、對策研究鏈式推進』的布局,探索了『先調剖、後分層,先高速、後低速,高黏度、低速度』的聚驅開發模式,支橕起采油六廠原油產量的『半壁江山』,並成為油田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橕。

  油田公司成立以來,一脈相承地延續了培育先進典型的優良傳統。5年來,公司先後湧現出大批企業英模。正是有了這些具有企業魂的優秀企業人,企業纔能不斷進步、提高、發展,纔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纔能優質高效地完成一項項艱巨的任務,為大慶油田『持續有效發展,創建百年油田』積蓄強大能量。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