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民企:掙錢 供暖公司:虧大了 供暖成本究竟是多少
2005-11-22 05:30:3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11月22日電 隨著哈爾濱市燃煤價格的大幅上漲,哈爾濱市各供熱企業紛紛提出提高熱價的請求。哈爾濱市鍋爐供暖公司程德和總經理對記者說,哈爾濱現在執行的熱費價格是2000年制定的,當時的煤價是每噸180元。現在,煤碳價格用『暴漲』這個詞來形容一點兒也不過份,已經翻了一番,漲到了330元一噸。該公司去年經營虧損3000多萬元。據了解,該公司負責1152萬平方米供熱面積,大部分是小鍋爐,有的年久急需大修,但現行的供熱價格和熱費收繳率使企業根本無力進行大修。去年熱費收繳率達到83.65%,是歷年最好的。今年測算的供熱價格每平方米將達到37.5元,如果不上調現行價格,公司今年每平方米將虧損6元,總計6000萬元。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部分民企對哈爾濱供熱市場的前景充滿希望。以至於虧損還要投資供熱項目。黑龍江軒轅集團於2002年投資3億元建設松北新區集中供熱工程,管線敷設北至大耿家、南至太陽島、西至規劃四環、東至松北經濟合作區。該集團一位負責人說,該集團供熱廠的供熱能力為500萬平方米,目前只有100萬平方米的供熱面積,大馬拉小車,這幾年連續虧損。按現在的供熱面積,應收繳熱費3000萬元,由於供熱負荷嚴重不足,致使成本大大提高。經測算,這兩年的供熱成本為4000多萬元,每年要虧損近千萬元。

  『之所以投巨資在哈爾濱市松北區建設供熱廠,就是看好了哈爾濱市的供熱市場。』哈爾濱市軒轅集團一位負責人說,當初投資時,他們就預想到,供熱面積肯定不足,頭幾年肯定是賠錢的,但隨著松北區的發展,供熱面積會逐漸增加。當達到滿負荷運行時,按現行熱價,公司將有每平方米約5%的利潤,也就是每年至少會有700萬元至800萬元的利潤。

  哈爾濱市靖宇物業有限公司負責道外區靖宇小區供熱。該小區供熱面積約3萬平方米,共有住戶618戶。按現行價格應收繳熱費約為93萬元。經粗略計算,2004年至2005年供暖期的供熱成本為:年用燃煤2000噸×240元/噸=48萬元;電費10萬元、人工費4萬元、維修費2萬元、水費1萬元合計約17萬元,包括折舊費、運費、管理費等費用,供熱成本約為70萬元。去年,該公司收繳熱費77萬元,有部分盈餘。

  由於今年供熱溫度標准提高,2005年至2006年供暖期用煤量較去年要多燒200噸,水費和電費較往年要多支出2萬元,今冬計劃用煤2200噸×330元/噸=73萬元,供熱所需要費用計劃為93萬元。如果今年熱費全額收繳的話,今年還可以達到收支平衡。

  據哈爾濱市靖宇物業公司的毓曉百經理介紹,雖然這兩年熱費沒有太多盈餘,但員工能開支,企業可以正常運轉,達到收支平衡。哈爾濱市道裡集中供熱工程今年在並網的過程中,受到近百家物業供熱單位的抵制。這些單位均表示,不願退出供熱市場的一個原因就是每年都可以用供熱費的盈餘來補充物業管理費的不足。因此可以看出,供熱市場還是有利可圖的。哈爾濱市功成物業供熱有限公司負責哈爾濱市工程小區附近17棟樓10萬平方米的供熱和物業管理任務。該小區每平方米物業費3角錢,每年能收上來物業費36萬元,60名物業管理人員每月每人開支500元,一年的費用約36萬元,收上來的物業費只夠物業管理人員開支。水電費、維修費、保潔費等共計需要二三十萬元,都要用供暖費的盈餘來填補。因此,今年在集中供熱並網的過程中沒有並入。

  該小區主管供熱的一位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今年雖然煤價上漲,但通過內部挖潛仍可以達到收支平衡。今年供熱面積10萬平方米,燃煤7000噸×340元/噸=238萬;水電費22萬元;大修費用和小修費用10萬元;人工費(30人×每人每月500元×6個月=9萬元)和管理費約為18萬元;供熱成本約288萬元。應收繳供熱費310萬元,除去折舊費,仍可以達到收支平衡。

  南崗區保健路上的另一處小區供熱面積為12萬平方米,去年該小區應收繳供熱費373.8萬元,按小區熱費收繳率70%計算,共收繳熱費261.66萬元。據該小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去年的供暖期中,該小區用煤4000噸,每噸單價260元;工人14名,工期6個月,每人每月平均750元工資。按照哈爾濱市鍋爐供暖公司提供的各項比例,得出水電費210520元,小修費85421元,大修費151238元,折舊費261274元,管理費245062元,運費107127元,最終得出在去年的供暖期中,該小區共支出232.5525萬元,餘利29.1075萬元。如果該小區提高熱費收繳率,那麼盈餘將更高。

  記者從哈爾濱市鍋爐供暖經營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供熱面積(建築面積)1152萬平方米,有大小鍋爐349臺,計劃用煤量約35萬噸。記者問及該公司總經理程德和,每平方米供熱面積或是每噸鍋爐每年用煤量是多少。程德和解釋,由於受每年冬季的冷暖程度、鍋爐的性能、房屋保溫效果、供熱質量等因素的影響,無法具體計算用煤量及供熱成本。記者在今年9月召開的2005年至2006年供熱動員大會上了解到,哈爾濱市供熱用水經有關部門協調,哈爾濱供排水集團按民用水價格收取,每立方米2.30元,其中水價1.80元/立方米,污水處理費0.5元/立方米。

  對於給供熱企業計算供熱成本這個問題,哈爾濱市有關政府部門也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因為供熱企業的總體供熱成本很難用一個定式來衡量。但有關專家給出了記者這樣一組數據,經測算,哈爾濱市冬季每平方米平均用煤約為30公斤(集中供熱),散燒鍋爐約為40公斤,最大用煤量每平方米為50公斤。按現在的煤炭市場價格計算,現行的煤炭價格330元每噸,每平方米燃煤費用約為9.9元,佔每平方米熱費的31%;散燒鍋爐,每平方米燃煤費用佔每平方米熱費的42.4%。

  作為供熱企業,其熱價構成的各種原材料價格可以掌握,因為市場是開放的,市場要素價格平均數也很容易獲得。但其經營的效率高低卻沒有統一的衡量標准,企業的經營費用難以評估。這是目前價格部門在供熱價格測定上遇到的問題。在供熱價格中包含企業經營費用,這塊費用界定不准直接影響價格的公平,使企業成本最大化追求得以實現。

  省社科院研究員、社會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趙瑞政表示,由於企業經營成本過高和歷史負擔過重,導致供熱企業運行困難,用提價來調理,就等於把供熱企業的高經營成本和歷史負擔,也就是供熱企業所謂的『成本』轉嫁給了市民。這樣是不合理的,是欠考慮的。

  有關專家指出,由於供熱是壟斷經營,在這種缺乏競爭的情況下,供熱企業沒有利潤最大化的動機,卻有成本最大化的動機。以致成本越算越多,價格也可能越提越高。

  讓供熱企業喘不過氣的,除了燃煤價格上漲的因素外,另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供熱企業包袱太重。據統計,1995年至2003年,哈爾濱市累計陳欠熱費至少高達12億元,造成了供熱企業運營困難。然而,這12億元都是誰欠的呢?隨著哈爾濱市國有企業改制步伐的加快,一些關、停、並、轉的國有企業供暖欠費問題嚴重,即使供熱成本未增加,也使哈爾濱市的供熱企業普遍處於維持經營和負債經營狀況。記者從哈爾濱市供熱主管部門了解到,自1995年以來,哈爾濱市累計陳欠的12億元熱費中,約80%來自停產半停產、進入破產程序的困難企業及其職工。

  除了來自停產半停產、進入破產程序的困難企業及其職工熱費交納不及時外,其餘的均是居民拖欠的。這其中,有的居民確實是有錢不交,年年『蹭』熱;有的則確實無力交納。據統計,哈爾濱市需納入供熱保障范疇的社會困難群體約11萬戶,但納入供熱保障范疇的僅有2.5萬戶,補貼力度不夠。

  供熱企業真的那麼『餓』嗎?有人給供熱企業算了一筆賬,從1995年至2003年,哈爾濱市累計陳欠熱費12億元,如果供熱企業確實賠本經營,那麼供熱企業至少有外債12億元,據了解,供熱企業並沒有那麼多外債,既然沒有那麼多外債,這個差額應該是供熱企業的『利潤』。

  記者從哈爾濱市某大型供熱企業了解到,該企業近年來社會拖欠熱費高達3億元,而該企業的外債約為2.5億元。這個差額就是供熱企業的『利潤』———5000萬元。

  據了解,哈爾濱市現行的熱費是2000年制定的,每平方米使用面積31.15元。民用和經營用熱同價,是按照供熱面積和供熱系統經營總成本計算出來的,不含稅金,當時的煤碳價格為180元/噸。近來,吉林省長春,遼寧省沈陽、大連,我省齊齊哈爾、佳木斯等地紛紛調整了熱費價格。哈爾濱市有關人士認為,別的地方都漲價了,為何哈爾濱市就不能漲呢?

  但部分市民認為,哈爾濱市現行熱價並不低,處於中等水平。哈爾濱市南崗區四明街16號、18號樓的居民20多年一直過著劈材燒爐子的生活。今年夏天,哈爾濱南崗房產經營公司接管了這兩棟樓,居民安上了暖氣。但是,有幾戶居民仍在使用土爐子取暖。居民汪大娘告訴記者,她家房屋的使用面積為30平方米,有一噸半煤足夠用了,按去年煤價較貴時計算,約450元錢。而且室內溫度最低也能達到十七八攝氏度,如果改成暖氣,每平方米31.15元,每年的包燒費就得近千元,是自己燒的一倍還多。聽說現在供暖費還要漲價,她更承擔不了了。據記者調查了解,現在許多居民在社區裡點土爐子取暖。居民認為每平方米31.15元的價格實在太高,不如自己燒爐子取暖『劃算』。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