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黑龍江省地震形勢如何?
答:2005年7月25日大慶市林甸縣發生5.1級地震後,我省一些地方確有餘震活動,但短期內我省不會發生破壞性地震。即使發生5級左右地震,也不會產生較大被壞。因為我省城區建築物均按6度進行設防,應該說是安全的。
記者:林甸地震後我省地震監測情況如何,現在有些地震謠言,如何識別?
答:林甸地震後,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地震監測工作。政府投入了專款,增加了觀測手段,加密了監測臺網,加強了三網一員建設,加強了抗震設防管理,全面檢查了各地的地震應急工作。現在,這些措施已經落到實處。根據地震預報管理條例,地震預報只有省、直轄市、自治區以上人民政府纔有權發布。因此,當你聽到任何其它部門和個人說,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發生多大震級地震的消息,都屬於謠傳和誤傳。
記者:從專家的角度,你認為在減輕地震災害方面還應該做哪些工作?
答:1.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地震和刮風、下雨一樣屬於自然現象,不要過分的恐慌。為了減輕地震災害學習一些必要的避震知識反而是非常必要的。因為,你在黑龍江沒有遇到地震,不等於你去國內其它地區就不會碰到地震。你在中國沒有碰到地震,不等於你去國外遇不到地震。所以政府要大力宣傳預防地震的知識。廣大群眾要正確理解政府所開展的工作,我們進行的各種預防地震的宣傳,是讓大家掌握減輕地震災害的知識,並不意味著馬上就要發生地震了,提高公民素質,這是政府的一項職責。因為,了不了解避震知識,效果是大不一樣。比如,學校老師就應該知道在地震發生時讓同學們就近躲在課桌下面,而不是鼓動學生往室外跑。因為地震發生的過程很短,根本來不及。而且,如果地震本身強度並不大,盲目出逃,反而可能產生踩踏事故,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因此,廣大群眾只有正確掌握了基本的避震知識,纔能減輕地震災害。
2.加強建築物和構築物的抗震設防。日本是多地震國家,7級以上地震很多,但地震災害相對較輕,就是房屋的抗震措施到位。我們也應該加強這方面的工作。重要的建築和構築物,在建設前應該作地震安全性評價,采取抗震措施。未采取抗震措施的應該作抗震性能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