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2日電專業的中國水網今天說,引入附近其它河流的水對松花江的污染進行稀釋等措施已經被采取,據專家估計,哈爾濱市停水時間可能不會長達四天。
哈爾濱11月22日起將停水4天的消息,在哈爾濱市公眾中引起了極大反響,在業內也引起普遍關注。許多網絡媒體都以頭條或者專題的形式寄予了關注。
今天傍晚,中國水網以《哈爾濱停水事件引發水業思考》為題發表文章稱,據中國水網的了解並初步確認,這次哈爾濱停水的直接原因是吉林石化爆炸導致江水污染,目前吉林段已受到影響。目前哈爾濱各水廠已啟動緊急預案,各水廠在停水前已超負荷在運轉,盡量保證市民的飲水供應,目前水質依然沒有問題。
但這篇文章也說,22日上午中國水網致電給哈爾濱市供排水集團,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說目前市民接的水依然可以飲用,並且告訴我們,顯示屏上顯示的停水原因依然是管網檢修。
中國水網認為,哈爾濱作為一個省會城市,作為一個東北地區的核心城市,政府公告長達四天的全市停水,這在中國城市供水史上都是罕見的,體現了市政府面對水源污染制約的極大壓力和無奈。
文章援引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分析認為,江水污染造成的停水還將可能波及松花江領域的其它城市,停水所造成的恐慌和社會影響對下一步的城市供水業發展取向將產生一定的影響。哈爾濱停水已經引起有關部門的極大關注,有關主管部門已經緊急通報給國務院,並提出處理措施。引入附近其它河流的水對松花江的污染進行稀釋等措施已經被采取,據專家估計,停水時間可能不會長達四天。
有關專家認為,哈爾濱停水事件反映了流域水管理和環境監管的協調性的薄弱,流域之間沒有形成健全的污染控制和保障應急機制。陳吉寧教授強調,在水資源逐漸成為新的戰略資源的背景下,建立流域水資源和污染控制的協調機制已經十分迫切。
針對哈爾濱停水事件,中國城鎮供水協會秘書長劉志琪認為,水源對於城市供水行業的影響越來越大,城市供水簡單依托單一水源在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上將難於支橕生產和生活的需要,需要建立以地表水源為主,地下水源作為備用的復合水源體系。
傅濤認為,哈爾濱停水事件所引起的社會關注,體現了水作為公共必需品的特殊屬性,即便水業的服務由企業提供,但是政府仍然負有城市水業的最終責任。城市供水行業是維系一個城市正常運轉的命脈,哈爾濱停水事件為城市水業的運營管理體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水質險情的危機應對,將應急救援系統的建立與完善又提到了有關部門的面前。另外,劉志琪強調,供水的安全保障的建立應以日常預防為主,應急處理為輔的機制,因此,如何加強供水的日常監管,保障運營安全可靠需要進一步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