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1月23日電 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陳功富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多項科研工作,曾發表多篇國際論文,獲航天部科技進步一等獎,被香港收入世界華人重大科技成果公告中。他除了從事教學科研外,一直從事飛碟、外星人方面的研究。從1994年鳳凰山UFO事件至今,他共研制出大小不一的飛碟模型上百個。目前,有公司打算出資建設一個宇宙奧秘展館,請陳教授設計和制作模型。
據陳教授講,他做的第一個UFO模型是1994年。那時在與UFO鳳凰山事件中孟照國接觸後,按照孟照國的敘述,他用橡皮泥簡單捏出當時發現的UFO模型,回到家後,用塑料等工具又做出一個形狀相似,但面積較大的模型。許多學生看到這個模型後,都產生了極大興趣。
記者在陳教授家看到,他設計的UFO模型中,最大的長約兩米、寬約1米,最小的只有十幾厘米長。有的形狀像飛碟,有的像湯勺,有的像筆筒,不僅形狀多種多樣,就連制作的材料也是種類繁多。有的用塑料制成,有的用鐵皮,還有的用鋼材等。陳教授說,他設計的模型都是通過十幾年來的觀察和閱讀相關資料完成的。開始設計的飛碟只能大概做出類似的外形,後來逐漸做出飛碟裡面的裝置,比如開始只有一個座艙,後來發展成多個座艙。一次,他閱讀資料發現一種新的飛碟形狀後,逛街時看到售價40多元的小吃勺極像新型飛碟尾巴,平時連衣服都捨不得買的他,毫不猶豫地將小吃勺買回來做模型。
陳教授通過多年的研究觀察認為,飛碟是一個靜態磁能裝置,基本特征包括:聲響、顏色、磁場、頻率、線包位置、外形、內部結構、壺體厚度和質量。所以,他每次制作飛碟模型時,都盡量達到這些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