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4日電 隨著23日凌晨松花江哈爾濱段取水口正式關閉,哈爾濱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同時加大了松花江水質的監測頻率,水樣采集從每1小時一次變為每半小時一次。每份水樣取回後,35分鍾就可得出監測數據。
哈市正式停水後,松花江水質的變化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9時許,來自全國各地的十餘名媒體記者已經聚集在哈爾濱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等待消息。有關部門從大慶調來增援哈爾濱的環境應急監測車停在中心站門口,正准備安裝設備調試。
據了解,哈爾濱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在道裡區新農鎮蘇家村設置了一處采集點,此地距離松花江哈爾濱段取水口約為16公裡,為保證采集的水樣及時地送到分析室,該站安排了三個采樣小組,每個小組配備三人,每小時采集一份水樣。
13時,記者跟隨第三小組一同趕往采集點。車駛出蘇家村後,爬上江堤大壩。遠處江面還未結冰,幾艘小船停在壩下。由於沒有遮擋物,現場留守人員在寒風中瑟瑟發抖。兩名工作人員拿著采集瓶、采集器,登上一只小船劃向江中心。
據工作人員介紹,為保證准確性,必須在主航道水面下0.5米處采集水樣。記者看到,兩人戴上隔離手套後,將采集器裡的江水小心地倒入兩個采集瓶中,大約共有100毫昇。
回到岸上後,工作人員立即在采集瓶上標注采集地點、時間等信息,然後上車返回環境監測中心站,整個采集過程緊張有序。
采集期間,工作人員又接到了上級通知,采集頻率從每1小時一次增加到每半小時一次。據分析室王主任介紹,拿到采集樣品後,技術人員要先進行前期處理,然後進行色譜分析,大約35分鍾後,分析數據就可出來。現在主要是密切監測江水裡的苯系、硝基苯的情況。
截至發稿時,分析室對松花江的水質已連續監測了五天四夜。據了解,根據江水水質的變化情況,水樣采集頻率還會有所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