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4日電 在今天,在此時的哈爾濱市,水,成了人們口語中頻率最高的詞匯,成了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上閃現率不可計量的符號。
因為,水太重要了,它主宰著人的生與死,左右著社會的動與停。因為本是清純的松花江被污染了,這讓以松花江為水源的哈爾濱市近400萬人口瞬間陷入了生命可否存在、社會能否前行的恐慌之中。
此時此刻,人們對水的審視與依賴顯然要比過去的那些歲月深刻清醒得多。
據中華工商時報報道,現在,真相已經大白,國家及省環保權威部門23日正式向媒體公布:松花江因中吉化爆炸後的排出物而遭到污染。於是,大多數人不甚了了的硝基苯超標28.56倍的瘋狂,靜靜地猙獰地在松花江中順流而下。於是哈爾濱市近400萬人,黑龍江省3800萬人以及全國數以萬億計的人,為了我們來之不易的和諧社會和溫馨家園,投身到抗擊水污染的人民戰爭中。
人民生命第一
坐落在以抗日英雄李兆麟將軍命名的兆麟大街上的哈爾濱市委,是一座仿古式大屋頂四層建築。它後面的建於上世紀初的二層歐式樓房是書記、常委辦公的地方。江水污染事件發生後,白天這裡匆匆進出的人比往日明顯見多。入夜,書記樓、辦公樓燈光如晝,這裡是指揮全市抗擊水污染的神經中樞,這裡的每一個指令,都牽系著全市人口的生存安危。
在連續48小時的時間段內,這裡發布了兩道全市停水的布告,這在哈爾濱市政務活動中是絕無僅有的。因為,48小時前發出,全市果斷停水,市民及早貯水,社會提前應對,有利因素可能很多很多。但最迫切也是最重要的,是全力保護市民的生命安全。
發布全市范圍長達4天的停水,這是哈爾濱自1946年解放以來的第一回。可以說,這個決心的下定,這個決策的發出,是慎之又慎的。因為不發布、不停水,後果將不堪設想;而提前發出,對社會、對市場、對居民、對企業又將產生突如其來的衝擊,兩難之中,人民的生命安全凸顯,黨和政府的責任義不容辭,果斷而迅速地在污染物到達之前停水,為社會穩定,人民安全提前創造了廣闊的主動空間。
作為黑龍江省省會城市的哈爾濱,如此關系到城市和人口安全的水污染大事,也讓近在咫尺的省委、省政府萬分關切,旋即成立的以省長張左己掛帥的松花江水體污染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連續開會,研究對策。省領導、各方專家頻頻出現在市民中間和哈爾濱江段取水口,查市場供應,問群眾急需,取水樣化驗,謀應對之道。一時間抗擊水污染成了省委省政府黨務政務的重中之
重。省政府依掌全省行政大權之優勢,電令各地市調水援哈,主動與水利部松遼委溝通,積極促小豐滿開閘放水逐污……省、市團結無間,合力運籌,贏得了第一階段,也是最為關鍵階段的主動權。截至今天(24日)20時,停水已二天,污染團正從哈爾濱江段緩緩東下,但偌大的哈爾濱市平穩如常,人民安居坦然。
困難與危機總要過去,但人們關注著解除停水後的飲水安全。對於這個可以理解的擔心和疑慮,省長張左己已向哈爾濱全市人民坦蕩承諾:恢復供水後第一口水我先喝。
話不多,且很短,比起有的人那些空洞的報告,這句話讓人民群眾獲得了十二萬分的踏實。
今年冬天似不冷
時下的哈爾濱已進入冬季,室外氣溫降到零下14度,樹草退綠,白雪飄飄,人們走在街上,感到冬天特有的專利:冷。
但是,讓哈爾濱萬萬沒有料到的是這場因為江水遭到污染帶來的危難時刻,凸顯出的人與人的關愛與和諧。這像從人們心中昇騰奔出的熱流,無時無刻融注在大街小巷,溫暖著市民的心。
當下江水遭污染,全市斷水遇難的時候,人們的那種朴素真誠,悉心關愛他人之情,溢滿了這個充滿歐式風情的城市。這種情,是不斷的熱流,是透人心肺的暖風,讓這個城市今年的冬天不冷———
走在大街上,隨時可以看到素不相識的人們互相幫助接水、抬水,而老人,病患或困難戶則在家中可以『坐享其成』,因為從街道辦事處到居民小區,不少人時刻准備著去給他們送水。
到外面辦事,接待人員不僅格外熱情,還習慣地先送上一瓶水,怕渴著。就是出租車上,有的司機還免費給外來乘客准備了瓶裝水,惦記這些初來乍到的外鄉人,不能因停水而讓他們剛到這裡就口乾心焦。市內,親朋間又興起了送禮風,雖然各種瓶裝水廣告比不過腦白金,但時下成了市民口頭禪的一句話卻變成了『送禮就送礦泉水』。礦泉水不算貴,但是應了那句話,禮輕人意重。特別是在這個缺水的時刻。
在十字街頭,在繁華市場,許多人都隨手帶著水,看到民警在指揮交通,有人就去送上一瓶水。看到有人買水後搬運有困難,又有人上前扛起送到家中。哈爾濱鐵路客運段發布命令,即使只剩下一瓶水,也要留給乘客。而消防、綠化部門的運水車24小時在市內流動送水,這些事毫不壯烈,這些人又素未熟知,可在這種為水而戰,為水而生存的特殊日子裡,顯得尤為寶貴而感人。
哈爾濱人的熱情、豪爽、真誠在國人中早有口碑,而在患難時刻湧現出的真情,更折射出這座城市特有的人文光彩。
如果說艱難是一種財富的話,那麼經過為松花江污染而戰的哈爾濱,在這場抗爭的反擊中,無疑有了收獲。因為這種突發而至的劫難讓政府和人民接受了考驗。
八方清泉潤冰城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是我們中華民族遺留下來的真、善、美的基因。在哈爾濱全城大停水的訊息傳出後,哈爾濱有難,全省乃至全國支援的場面出現了:
在黑龍江省內,12個地市及50餘個縣幾乎在同一時間向省委、省政府表達以水援哈,在所不辭的決心。
21日凌晨起,哈大、哈牡、哈同高速公路進城口,迎來了第一批運自佳木斯、牡丹江、大慶、綏化等市的礦泉水,接著第二批、第三批水接踵而至。一時間,貨車成隊列,車載全是飲用水,成了哈爾濱市的一道風景。截止到24日17時,據省市有關方面不完全統計,各地市運到的礦泉水,純淨水已達五萬餘噸,足可以應對這幾天的急需。而源源不斷的送水車,還在路上風馳電掣日夜兼程向哈爾濱馳來。
近鄰的遼寧、吉林兩省,也伸出了援助之手,大批量的純淨水、礦泉水不辭百裡、千裡之辛勞,一路風雪勞頓陸續抵哈。這份來自外省的關愛,著實讓哈爾濱人眼睛有些濕潤。市民們調侃的說,都說東北人活雷鋒,這不雷鋒開著車、帶著水來了嗎!
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松花江水污染,審視在20日開始的這幾天缺水、停水經歷的五天四夜,我們不難發現,多年來所進行環保意識的教育,在由於污染了自己天天飲用的水而有體味之後,環保在人民心中的位置急速提昇。當哈爾濱市民看著從沈陽、長春、牡丹江、綏化的運水車隊浩浩蕩蕩的從街頭駛過的時候,他們的心中充滿著興奮,也充滿著無以言表的苦澀。因為,這次污染,驚動了上至中央,下至周邊省、市、縣,哈市人歉疚之感油然而生。另一方面,市民普遍認為,要真正治理好污染,真正實現天藍、水淨花草香,我們不僅杜絕了這種勞民傷財的大運作,也會在清潔安全的環境條件下,一心一意往小康上使勁了。
這種看法不無道理,這種期冀定能實現。但是,也要有准備:環保的路還很長很長,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也許,新的開始就從現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