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1月25日電 題:忍辱負重多年母親河今又流淚
蘇家屯,距離哈爾濱市城區約20公裡,距離四方臺水源地16公裡,是道裡區新農鎮很普通的一個村,在普通地圖上很難找到它。但是現在,這裡每隔幾十分鍾就傳出一條令全市、全國、乃至世界關注的,攜帶著密碼的信息———距離哈爾濱市區最近的松花江污染實況監測取樣點就設在這裡。
24日12時56分,哈爾濱市環保局環境監測中心站值班車內,由波和郝志強兩位工程師放下還沒吃完的面包,從身邊的塑料袋內拿出兩個棕色小瓶,分別貼上標簽,上寫『蘇家,11月24日13時』,然後戴上白色線手套,又在線手套外罩上塑料手套。由波拎起鎬頭狀的水樣采集器,與郝志強一同下車,直奔停在江邊的一只小船。小船在一連串打破冰茬的槳聲中,晃晃悠悠地駛向中心水域。兩分鍾後重新靠岸,郝志強下了船,手裡的小瓶已經裝滿了水,在一片閃光燈下走向停在堤上的送水樣車。由波則跳到另一條船上,從水中提著一個裝有水生生物樣品的『小布袋』上了岸。
完成交接後,送樣車揚起一陣沙塵漸漸遠去,直奔設在市內的環境監測中心站。進站30分鍾後,兩個小瓶的『密碼』將被解開。這樣的場景,每隔60分鍾重復一次,不分晝夜;23日的頻率更高,每隔30分鍾就重演一次。
因為現場沒有流動檢測設備,無法獲知水質變化情況,在場的老記們便紛紛湧向江邊,試圖用自己感官探個究竟。可惜這些人都沒有火眼金睛,水面既沒有漂浮物,也不顯混濁,也沒有任何氣味,江水仍舊默默地流淌。這時突然有人說:『這是一種忍辱負重。松花江正在默默流淚,她在哭訴自己的不幸,也在哭訴兩岸人民的不幸。這就是人們賴以繁衍生息的母親河。』在場的人們頓時失語……
傍晚,記者在一份水質監測快報上看到,24日2時起,蘇家屯段江水硝基苯含量逐漸提高,14時已經達到0.255mg/L,超標14倍。據分析,隨著高濃度污染水流的不斷靠近,污染指數還會繼續提高,濃度峰值過後將逐漸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