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6日電 為給哈爾濱市民提供絕對安全的飲用水,建設部專家組近日對哈爾濱市制定的水污染處理方案進行了完善,硝基苯等污染物去除措施已由淨水廠被提到最前沿——松花江取水口。
專家組負責人、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張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這次水污染,黑龍江省和哈爾濱市采取的各項措施都非常得力。他介紹說,建設部專家組作為參謀,到哈3天來一直連夜工作,對城市供水恢復階段的安全保障措施進行了研究,專家們充分認可哈爾濱專家組的思路,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調整,決定將污染物去除措施前移至取水頭部,以最大限度降低淨水廠過濾系統壓力。目前,專家組已連續做了60多個小時的實驗,並對低溫下去除硝基苯開展了現場試驗,效果很理想,達到了專家預期目標。
專家組成員、清華大學環境科學工程系教授張曉健告訴記者,他們將從三個方面強化水污染處理:一是將粉末狀活性炭投放點前移。利用從水源地到淨水廠之間兩個小時、4公裡的管內流程,讓活性炭充分吸附水中的污染物;二是加大粉狀末活性炭的投放量。據介紹,常規情況下活性炭投放量一般為每昇水5至10毫克,經過試驗他們已決定將投放量增到每昇水40毫克。硝基苯超標2至3倍的水,經過這一劑量的活性炭吸附可降到標准的30%以下,能留有充分餘地保障飲水安全。張曉健認為,松花江污染帶將在40個小時後流過市區,屆時硝基苯的濃度即可降至1倍以內,高倍活性炭吸附的效果將會更理想;三是加緊進行淨水廠從水中分離活性炭試驗研究。由於從水源地輸送到淨水廠的水含大量活性炭,勢必給水廠帶來一系列處理難度。為此他們已進行了大量分離試驗,試驗結果馬上就會出來,今早8時起他們將進入生產規模試驗階段。張曉健表示,從沈淀、過濾到清水池,再進入市政管網,他們的試驗一定要堅持合格一步再進入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