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1月28日電 為保證哈爾濱市自來水恢復供水後群眾用水安全,預防借水傳播疾病的發生,省衛生廳昨天下發通知,要求在哈市恢復供水後,省市衛生部門對全市233個末梢水監測點每隔兩小時對水質進行一次監測。
據了解,省衛生廳日前出臺了《市政恢復供水期間飲水衛生監測應急工作方案》,要求在恢復供水時,哈爾濱市轄區內的南崗、道裡、道外、動力、香坊、平房和松北七區按原有的末梢水監測點做好末梢水的水質監測,監測項目包括色、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值、硝酸鹽氮、耗氧量和游離餘氯。實驗室水質檢驗結果報告的時限為4小時,各區疾病控制中心必須在規定的時限內將檢驗結果分別上報給省疾病控制中心、市疾病控制中心應急辦公室。同時,為有效預防借水傳播疾病的發生,各區疾病控制中心和衛生監督所還必須加強所管轄區域內末梢水和二次加壓供水的餘氯、臭和味、肉眼可見物監測工作。末梢水餘氯必須達到0.05mg/L以上。
方案還要求,恢復供水後,省、市兩級疾病控制中心必須做好出廠水和重點區域末梢水的20份水樣監測工作,監測項目包括色、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值、耗氧量、硝酸鹽氮、苯、硝基苯、菌落總數耗氧量和游離餘氯及除放射性指標外的水質全項分析檢測,全項分析檢測結果必須在24小時內上報省衛生廳。同時,在恢復供水後,各級衛生監督部門要加強供水設施的衛生管理,按照哈爾濱市《貯水容器清洗消毒工作規范(試行)》的要求,做好二次供水貯水容器的清洗消毒工作,消除二次污染隱患,防止水污染事故的發生。
另據悉,昨晚省衛生廳再次召開會議,要求衛生部門不僅對全市233個末梢水監測點進行每兩小時一次的水質監測,還要求哈爾濱市衛生部門在最短時間內制成全市末梢水監測網絡圖,並立刻組織6個機動小分隊,今天起,各小分隊攜帶設備在各區隨時處理群眾舉報的水質問題。同時,設在哈爾濱市的14家網絡醫院全部開闢消化道傳染病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