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1日電題:為水而戰——非常時期的和諧社會構建
哈爾濱人終於戰勝了這場城市發展史上都十分罕見的水危機。哈爾濱向世人展示了她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總結這場為『水』而進行的戰斗中,會給人以好多更深層次的感悟。
危機可以定義為『對一個社會系統的基本價值和行為准則架構產生嚴重威脅,要求組織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作出關鍵性決策和進行緊急回應的突發性事件』。
構建和諧社會必須重視危機防范。當今世界,是一個機遇多多,危機也同樣多多的世界。危機,正伴隨著人類社會的高度發達由過去的偶發性變為常態性。在高度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時代裡,社會變革的速度大大加快,使得社會充滿了變數和不確定性。社會的關聯度越來越強,任何局部發生的危機都有可能釀成大范圍甚至全面的危機。
很多國家都有自己的危機管理制度,很多國際組織也都有危機管理計劃,都高度重視危機的防范和處理,相比之下,我們這方面的工作還比較薄弱,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積極探索危機管理的新思路、新視角、新對策,成為擺在各級領導者面前的重大課題。
胡錦濤同志指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就要求我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必須充分發揮黨委、政府職能作用,為維護社會的民主法治、誠信友愛和安定有序做出努力。
在面對哈爾濱建城以來最大的一場停水危機考驗面前,哈爾濱市委、市政府帶領全市人團結奮戰,經受住了嚴峻考驗,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讓百姓知情,保百姓安全,讓百姓放心』,這是應對危機的原則。
面對危機,信息透明。『讓百姓知情,保百姓安全,讓百姓放心!』當11月21日獲悉松花江水體近期可能受到上游來水污染後,市委、市政府的第一反應是把真實的信息告訴百姓。
我們已有過抗擊非典的經驗教訓。中央政府也一直遵循這樣一個應對危機的原則。當市政府發布,拿出了第二次公告後,證實了上游工廠爆炸導致松花江水污染的消息。並且采取有力措施保證人們在污染水團到來之前,儲備乾淨水;再而後的每一時刻,政府都隨時不停地發布消息,讓人們了解實情,組織專家提出科學決策應對措施。也就是說,政府一直作為百姓的主心骨,在強有力地組織戰斗。市民有了安全感,纔能配合政府共度難關,哈爾濱纔上演了一場令人感動的『魚水之情』。
弱勢群體的狀況是區別社會文明的分水嶺。對弱勢群體的態度是檢驗一個人、一個政黨的試金石。
以民為本,誠信友愛。這場危機,無疑加大了市民生活的成本,這對於那些生活本來就困難的群眾,更是雪上加霜。在這種時刻,政府關注的焦點,始終是弱勢群體,政府動員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向困難群眾伸出溫暖的雙手,確保缺水時刻無償向他們提供純淨水。這是政府的責任。從中央到地方政府所表現出的這一『本分』,集中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人們正是從這樣的政府行為中,增強了克服困難的信心,提昇了市民道德層面上的素質。
安定有序,是和諧社會的基本標志和必要條件。一個社會安定有序,本身就是不同利益群體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表現。
安定有序,依法辦事。在面對這場突來的危機中,我們驚喜地看到了『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的合作。當人們盲目搶購純淨水和食品的時候,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在做蠢事。在市經濟條件下,有一條很重要的規律,那就是,商品一定要向它最需要的地方流動。『水將要短缺』的市場信號,會大大刺激商家迅速組織貨源,填充市場的空缺。在短時間內,一些緊缺商品的價格上漲,也是很自然的。問題是,看政府怎樣動作。哈爾濱市政府從用行政手段調節供水,很快就轉向了在救助弱勢群體的同時,去強有力地規范市場秩序,打擊哄抬物價行為,確保人們的正常消費。在轉型時期,我們的政府,第一次嘗到了市場經濟帶來的甜頭;也是最深刻地領悟到了政府這支『看得見的手』應該去做的事情。
和諧社會應建立在和諧行為的基礎上。危機的考驗告訴我們應從治本上解決。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危機的考驗告訴我們,應從治本上解決。這場『水危機』雖然我們取得階段性勝利,但我們不應過早地盲目喜悅,有的應該是對未來的擔懮!松花江的污染由來以久,吉林化工廠的污染排放,永遠是懸在松花江下游幾百萬人民頭上的一把利劍!隨時都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和生命。毫不負責任的工廠排污行為不根除,松花江下游的百姓生活就不能安生!我們為此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是的,我們將有磨盤山水庫來救急,但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讓我們的『母親河』再蒙受災難,更不能漠視沒有別的辦法去解脫困境的松花江沿岸的那些農民兄弟!我們也注意到了國家領導人對此次惡劣事件要追究責任的明確態度,我們的政府要進一步對人民負責,盡快促使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否則,和諧社會的建立就會被不和諧的行為所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