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日電 南方日報:『優秀礦長』是怎麼得來的
黑龍江東風煤礦以一次事故死亡160餘人的消息,為中國國有企業安全生產和勞工生命健康問題增添了恥辱性的一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礦難前幾天,該礦礦長馬金光剛剛在全國煤炭工業表彰大會上獲得『全國煤炭工業優秀礦長』稱號並受到表彰,該礦本身,也已經連續三年被黑龍江省評為安全質量標准化建設『明星礦』。
然而,這是怎樣『明星礦』和『優秀礦長』呢?事故發生後,面對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李毅中有關國家安全生產政策的質問,『優秀礦長』一問三不知。礦負責人甚至連井下到底有多少人都不清楚。根據國務院工作組的初步認定,在這起特大安全事故的背後,存在著嚴重的管理疏漏。好一個國家級『優秀礦長』!好一個連續三年的省級『明星礦』!這些所謂榮譽究竟是怎樣得來的!或許有人希望能點名道姓地批評那些頒獎的機構和官員,但我想,此時此刻去追究其一系列榮譽的來歷還是次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透過這種評獎,進行舉一反三的思考。
官方授予的榮譽毫無疑問是有價值的,這不僅表現為監管者對監管對象工作表現的肯定和褒揚,更是一個人的身份價值或者一個單位的品牌價值。而對於公眾而言,官方的榮譽更多地可以演化為一種公信力。這種公信力對於一個普通礦工而言,意味著一種安全的信譽和保障。在選擇之間,他們肯定更願意為連續獲得過多次國家和省級安全生產工作榮譽稱號的煤礦進行工作。但東風礦的殘酷事實,卻恰恰為這種道理做了相反的諷喻。或許,那些已經魂歸西天的礦工永遠也想不明白,為什麼在國家級『優秀礦長』領導下的省級『明星礦』工作,生命依然是那麼沒有保障。
從東風煤礦看開去,這些年以來,類似的尷尬其實並不少,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某地一個官員因為涉嫌腐敗被采取強制措施了,另一廂,有關機構還將他的名字赫然列入『廉政好公僕』。不一樣的幽默故事隱藏著相同的道理——形式主義的評獎活動,為這個世界注入了太多的虛偽,也讓有關評獎機構的公信力逐漸喪失。筆者以所參與過的多種評獎為經驗,將當前的各種評獎總結出幾個特點:平均主義、級別主義、形式主義、利益主義。照顧各類參評主體,做到『人人有份』,是為平均主義;參與者級別越高,所獲獎項越高越多,是為級別主義;沒有具體標准,不看實際內容,為評比而評比,是為形式主義;以交錢多少而不是以實際工作情況為標准進行評獎,是為利益主義。其實,凡是抱著上述各種主義進行評獎的背後,都隱藏著利益問題——或者是評獎者本身受利益驅動,或者是要照顧獲獎者的利益心理。為了利益,那些打著各種冠冕堂皇旗號的評獎活動,也就最終失去了真實的價值和意義,甚至淪落為蒙騙公眾,坑害人民的工具。
但願,東風煤礦的160多條生命,能喚醒那些良知淪喪、虛偽橫行的評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