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4日電 隨著大大小小的農產品加工制造項目的落地開花,綏化市工業首次出現增幅迅猛、勢頭強勁的喜人局面,並初步探索出一條從農業起跳、以農產品加工制造為支橕打造工業體系、借助外力發展工業的新路子。
前三個季度,綏化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74.7億元,完成增加值25.9億元,實現銷售收入76.3億元,實現利稅10.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6%、27.2%、34.8%、58%,分別佔年計劃的84.2%、87.6%、88%、121%。地方工業實現利稅10.5億元,同比增長55.8%,完成全年目標的124.6%。各項指標完成不僅創造了歷史同期最高水平,而且增長幅度均高於全省平均增幅10個百分點,提前一個季度超額完成省下達的全年任務指標。
綏化市是傳統的農業大市。今年,綏化市委、市政府把工業作為全市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納入重要日程,從農區特色出發,用工業化思維統領城鄉經濟,依托農牧資源富集優勢,緊緊抓住農產品加工業向原料基地轉移和國家實施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等重大契機,積極引進省內外知名企業組裝農業產業化,以農產品加工制造為支橕打造綏化工業體系。各縣市 區也都把縣域經濟發展的重點放到了工業經濟上,根據縣域經濟特點和個性差異研究確定發展思路、制定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並實行了領導包項目、部門包企業等一系列措施。
抓住農副產品加工基地轉移的契機,使綏化市工業項目建設取得了重大突破。綏化市委、市政府和各市區兩級黨委和政府都把項目開發建設、招商引資作為工業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目前,香港華潤、內蒙古伊利、溫州環宇、山東諸城興貿、南京雨潤、廣東天農、華夏董氏、大連銀象以及北大荒集團等多家知名企業到綏化投資農產品開發,產品向谷氨酸、賴氨酸、麥芽糊精、大豆皂?、磷脂等高附加值、高科技產品方向發展。到9月末,全市共實施工業項目92項,佔年計劃的120%;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7.6億元,佔年計劃的147%。目前,全市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制造企業總產值佔全市工業產值的53%,年加工農產品總量約為415萬噸,拉動農民人均增收近700元。
為提高產業的集聚和整合水平,綏化市和部分縣市 區依托各自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闢建了4個工業園區和3個特色工業城,共完成項目投資9.3億元,實施在建項目50項。綏化昊天工業園、明水三精化學制藥等17個項目已進入試生產階段。綏化市還確定了30戶企業,作為市政府指導、監控、協調、服務的重點,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全力為這些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的實際問題,共解決生產資金3億多元。前9個月,全市30戶重點企業有22戶產品銷售量實現了正增長,共實現銷售收入53.3億元,利稅10.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9.5%和61.6%,全市工業經濟得到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