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院縣共建助推農村經濟快發展
2005-12-06 14:39:17 來源:東北網—佳木斯日報  作者:張志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6日電 樺川縣抓住實施『院縣共建』科技包扶的契機,借助省農科院的科技支橕作用,實施科技興縣,振興縣域經濟。兩年來,通過示范區、專家大院等建設,引進高新技術項目30多項,移植實用科技成果20多項,接受先進科技信息200多條,承接高級農業專家60多名,有效地提高了這個縣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步伐。通過開展『院縣共建』,帶動科技含量增加,農業標准化水平明顯提高。這個縣與省農科院建立了『一反饋』、『四優先』制度。『一反饋』就是把農民技術員和鄉農業中心主任確定為信息員,將當地農業生產形式和農民需要等信息,及時向農科院及下屬研究所反饋。『四優先』就是做到專家優先指導,最新成果優先享用,高新技術優先應用,優勢項目優先實施。由於建立了『一反饋』、『四優先』制度,大家形象地說,現在是農科院把科研搞到樺川,樺川把農業搬進了農科院。

  這個縣還在創業鄉、蘇家店鎮設立了兩個專家大院,院內制作了水稻、大豆、玉米品種圖譜、病蟲害圖譜、藥害癥狀圖譜,專家名單及聯系方式,常年開通熱線諮詢電話。農民可直接來大院諮詢和查閱技術圖書,也可以通過熱線諮詢。在農業科技示范園區中,省農科院六個研究所把56項新技術成果、新肥料、新藥劑推廣應用到示范區,65個新品種在園區集中展示,使農科院的科研成果『一步到位』到農家,加快了成果轉化速度。結合實際情況,這個縣引進了脫毒馬鈴薯,同農科院各院所一道在蘇家店鎮建立該縣第一個生物種苗實驗室,並建立脫毒馬鈴薯種苗繁育和種薯生產基地,建立種薯生產基地5000畝。開通『院縣共建』科技諮詢『 110』,專家們深入村屯進行調研,對農民在生產中遇到的難題進行現場指導。

  為了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和科學種田水平,從滿足農民科技需求和推廣高科技含量的增收項目出發,這個縣因地制宜的制定了《樺川縣種植業科技培訓方案》和《樺川縣新型農民培訓計劃》,狠抓科技園區建設,為農民提供科技『樣板田』。為使園區建設上標准、提檔次,這個縣同農科院專家建立緊密的科技聯系,抓住其科研、課題等優勢,讓科技成果一步到田間,所有高新技術的展示,實現了農民看得見、摸得著的輻射效果。農科院及下屬六個科研所,把德纔兼備的知名農業技術專家派到這個縣,推廣普及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專家們好思路、好作風讓這個縣農業技術人員,開擴了眼界,堅定了信心,體會到了為農服務的榮譽感和使命感。農科院專家對縣農業技術人員實行了傳、幫、帶,實踐與研討相結合,大大提高了農技人員的技術水平和服務本領,使這個縣具有綜合指導服務能力的技術人員增加了30% 。今年,這個縣與省農科院建立縣級水、旱田科技示范園區6個,省級標志性示范園區1個,鄉級農業科技園區18個,展示高新技術項目56項,配套技術14項,專項技術示范12項,示范各院所優質品種65個,輻射面積達125萬畝。

  去年,由於大力應用科學技術,加之中央和省市的惠農政策,全縣糧食總產增長14.5% ,農民人均收入增長22% 。今年,雖然遭受了多種自然災害,由於『院縣共建』活動的深入培訓,指導到位,抗災能力明顯增強。特別是『院縣共建』示范區和項目區,作物長勢好,優質品種和特色作物深受廣大農民歡迎,農民收入高於一般地塊35%以上,給承擔『院縣共建』項目的農戶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在去年省農科院10個項目、21項新技術落實示范園區,40個品種在園區實驗的基礎上,今年又有35項技術落實到園區,有28項技術在農戶實踐中得到應用,應用面積達125萬畝,佔總面積的69% ,可增產12% ,農民人均增收280元。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