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傾力創建龍江生豬第一縣 巴彥縣以畜牧產業化帶動農民大增收
2005-12-07 09:22:59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宋玉環 王大波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7日電 走進巴彥縣興隆鎮民主村養殖小區,養豬大戶陳亞芹高興地對記者說,如果不是政府的大力支持,他們全家至今還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現在她家承包的兩棟豬捨主要以繁育種豬為主,年收入在10萬元左右。

  金鑼集團興隆分公司屠宰車間高主任操著山東口音對記者說,金鑼集團選擇在巴彥的興隆鎮建分公司是明智之舉。因為,這裡的生豬品種好,出肉率高,在市場上很受歡迎。在公司的結算口,一些養豬大戶正排隊等待結算,農民小趙高興地點著剛剛拿到的5萬多元現金。

  從2002年起,巴彥縣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四川肉食品廠、山東金鑼集團、鴻利肉類加工廠等一批生豬屠宰加工企業相繼落戶巴彥,使養殖基地建設突飛猛進。不到4年,全縣已發展標准化養殖一條街552條、專業村38個、專業屯252個、專業養殖戶45852戶。為了解決許多農戶擔心疫情、缺乏資金、不懂技術的後顧之懮,縣委、縣政府確定對養豬戶給政策、給資金、給技術、給保險、給訂單,並建立了『六位一體』的服務體系。

  在鎮東鄉,有一大半農戶把積蓄的錢投放在養豬事業上,戶均達到了40頭。養豬大戶曾慶山與哈市兒童公園早市、大眾肉聯加工廠等簽訂了長期供貨合同。去年春季,鎮東鄉政府幫他協調用地1萬平方米,建設了現代化養豬場。為完成訂單數額,他申請成立了美國溫洛克綠色豬養殖基地,發展成巴彥縣生豬產業集團公司,75個養豬大戶加入了這個集團公司,走上了捆綁發展連鎖經營的新路子。巴彥生豬產業做大做強了,被國家確定為瘦肉型商品豬生產基地縣。

  巴彥豬肉以成色好、含水量低、肉質鮮嫩而聞名國內。秋林公司著名的裡道斯紅腸就使用巴彥豬肉做原料。今年上半年,巴彥縣紅光養豬場已為秋林公司提供了2500多頭生豬。

  如今,巴彥人靠規模飼養、提昇質量,打造品牌、扶持龍頭,產業做大、經濟做活。到2005年9月,巴彥縣以生豬生產為主的畜牧業產值實現17.5億元,增長30.5%。生豬產值佔畜牧業總產值的85%。畜牧業人均收入達到1145元,增長9.6%,基本實現了畜牧產業『半壁江山』的目標。

  編後

  都說『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現在時代變了,想要發家致富,養『帶毛的』還真是條好出路。

  巴彥縣推進畜牧產業化,把『豬經濟』做活了,拉動了縣域經濟的發展。條條大道通羅馬,只要思路開闊,從自身實際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就一定能夠把自己做大做強。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