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4日電 今年,大慶市對52個行政和服務部門的行風評議與往年不同,縣區基層單位的得分由佔行業總得分的20%提高到60%,一改過年『上頭』說了算,為『下邊』定乾坤。11月與12月,市糾風部門開展行風評議年終考評,給各行業一年來的工作打分、排名。
市糾風辦主任董長海說,今年的行風評議有兩大特點。首先,作為行風評議重頭戲的聽證會,聽證辦法改變了。在2005年行風評議聽證會上,市糾風辦按各部門的大小、社會關注程度,把往年的執法監督、綜合管理和社會服務三大類參評單位,分成了6小類,舉行6次聽證會。評議代表對哪個行業有疑問,可以當場向這個行業的主管部門領導質疑,部門領導現場答復。
為減少和避免聽證會前,參評單位拉票、拉關系,今年,對參加聽證會的評議代表實行動態聘請制和輪換制,評議代表每小類輪換一次。同時,聽證會除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代表、行風監督員、企業代表、農民代表、社區代表、新聞媒體代表等人士擔任評議代表外,特別在每個行業選擇了2個服務對象作為評議代表。
第二大特點,就是今年基層單位的得分要佔行業得分的大頭。
今年,市級與縣區級糾風部門分頭行動,市糾風辦對各行業的『行頭』單位進行測評,縣區糾風部門對各行業的基層和窗口單位進行測評。
董長海說,往年,在總分裡,市裡的分數佔80分,縣區佔20分。今年,縣區測評分由20分提高到60分,市裡的分數只佔40分,各行業基層單位的得分對整個行業的排名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把基層單位所佔分數比例提高,主要是因為基層和窗口單位最能直接與社會、與百姓相接觸,最能體現出一個行業的風氣,也更能反映出整個行業作風和形象的好壞。這樣一來,就可以聽到更多的、來自百姓的真實聲音,讓行風評議更加百姓化、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