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鶴崗12月14日電 圍繞畜、糧、菜三特色產業,鶴崗市東山區打綠色牌、走特色路,強力構築優質高效發展平臺,戰勝了今年洪澇災害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促進了全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預計可實現農業增加值2.1億元,同比增長6.6%;農民人均純收入4341元,同比增長16%。
今年以來,東山區委、區政府對農業工作高度重視,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訂了詳細的農業考核指標及考核辦法,加強農業科技示范園區、標准化農業示范點、標准化畜牧小區的建設,共推廣大豆行間覆膜、棚室蔬菜新品種引進試驗、水稻旱育稀植和新農藥、新肥料試驗等農業試驗項目14項,起到了以點帶面、典型引路的作用,以此全面提昇了全區的種養殖業水平。據統計,全區共抽調89名技術乾部長年活躍在村屯,指導在田間地頭。
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及一系列惠農政策得到了實質性落實。年初以來,區、鄉包村乾部通過召開會議、廣播、板報、傳單、標語和入戶講解等多種形式,宣講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省、市的支農、惠農政策,把黨的政策送到了千家萬戶。全區發放糧食直補資金土地面積236016.6畝,涉及農民11461戶,直補資金總額314.6萬元,全部發放到位,廣大農民十分滿意。
種植結構更趨合理,特色綠色種植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圍繞畜牧業發展,穩定玉米種植面積,玉米種植面積達6.5萬畝,發展綠色水稻種植面積達7.5萬畝,蔬菜種植面積達3.2萬畝,大豆種植面積達10.4萬畝。綠色種植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全區綠色農作物種植面積達15萬畝,經濟作物種植比例實現歷史性突破,種植面積達3.35萬畝。加大科技推廣力度,大上農業科技試驗、示范項目,科學種田取得新成果。通過開展『科普之冬』,百名科技人員下鄉和第十屆農民科技節等活動,共舉辦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班38期,培訓農民4800多人次,累計發放各類科技資料4萬多份。新建標准化農業示范點8個,標准化農業科技示范園區10個,示范面積5335畝,湧現出科技示范戶590戶,全區良種覆蓋率達到98%,良種優質品率達到70%。
以『一豬兩牛』為重點,畜牧業發展邁出新的步伐。圍繞寶泉嶺肉業有限公司、佳木斯金鑼集團、光明乳業集團、碩業乳業集團等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大力發展以『一豬兩牛』為重點的畜牧業。據初步統計,截至目前,全區實現牧業增加值5820萬元,完成計劃100.3%。畜牧業發展呈現良好態勢,在發展規模養殖、繁育體系、畜牧服務體系建設上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緊緊依托市場和龍頭企業,強力推進農業產業化。依托泰豐米業和稻花香米業集團發展優質水稻基地,圍繞市民的『菜籃子』發展蔬菜生產,圍繞畜牧業的發展需求落實玉米面積6.5萬畝;依托周邊畜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奶牛、生豬、肉黃牛、禽類等產業。
此外,這個區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取得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