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關於牡丹江市區域生產力空間布局的思考
2005-12-15 14:13:38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5日電 據牡丹江市人民政府網站消息,長期以來,牡丹江市、縣(市)、區實行的基本上是『版圖經濟』,各『諸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裡單打獨斗,互不相應,區域產業趨同、特色不清,由此帶來的是牡丹江整個區域生產力空間體系松散,城鄉銜接不密,中心城市與口岸城市聯系不緊,生態建設與經濟建設難以協調發展。

  『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經濟圈』、『泛珠三角』已從概念變成了火熱的經濟現象時,在我市還能看到這樣的現象:低水平重復建設及高耗低效、高污染項目屢禁不止,這種令人痛心的資源浪費,嚴重制約了我市區域經濟快速協調發展和綜合競爭力的提昇。

  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必須迅速改變這種現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加速牡丹江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就必須打破城鄉和區域分割的體制,變『版圖經濟』為『板塊經濟』,即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思路,打破行政區界限,全方位進行區域資源整合,調整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建立適應未來發展的專業化分工合作空間體系,實現優勢互補,錯位發展,打造『同城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縣域經濟發達是牡丹江經濟格局的一大特色。我市縣域土地面積、人口、縣(市)地區生產總值、進出口貿易額、農村經濟收入、地方財政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幾乎都超過了全市的一半,這決定了牡丹江的區域分工要把發展縣域經濟、提昇農業產業化水平作為重要內容,要更加重視在廣闊城鄉領域選擇既能帶動本地發展,又能在大格局中發揮作用的一個或多個主導產業,而不能像傳統的城市規劃那樣側重建成區內功能劃分,也不能像城市經濟佔絕對優勢的某些大城市那樣做功能分區。

  基於這樣的現實,我們既要充分利用全省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昇級的契機,又要發揮好我市現有工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豐富的旅游資源,打出牡丹江的特色牌。各經濟區在發展中應主要考慮在區域分工中最具優勢、最有發展潛力的產業,現有不符合發展方向的產業、產品,要盡量向主導產業靠攏,進行協作配套和優化重組,『靠攏』不上的產業和產品,只能在區域發展中自行弱化。

  中心城市和邊境口岸兩大城鎮群是我市的『兩大增長極』,需要優先壯大。我們要努力讓『兩大增長極』在繼續保持較快發展勢頭的同時,向其它地區加速技術、產業擴散,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其它地區也要主動接軌『兩大增長極』,錯位發展,在塑造自身優勢特色經濟上實現實破。

  在打破縣(市)行政區界限的同時,我們還應確定鄉鎮是組合各經濟區的基本單元。各縣(市)首先要明確自己在各經濟區中所處的地位及在區域分工中所扮演的角色,然後再去組織本地的生產力合理布局和專業化分工協作;各鄉鎮要按照『一鄉一業、一鎮一品』的思路找准自己在區域格局中的位置,以便在發展和提昇自身的專業化分工上實施突破。

  為進一步明晰我市調整優化區域空間體系的思路,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曾做了比較深入的調查研究,提出以打造各具優勢的『四大經濟板塊』(或四大經濟區)及12個功能分區為主要內容的研究報告,作為制定牡丹江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2020年遠景規劃、有關專項規劃和縣(市)規劃的參考依據。

  『四大經濟板塊』將為我市經濟發展提供一種全新的思路,為打破傳統的『版圖經濟』指明了方向。

責任編輯:朱丹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