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19日電 『保持全省經濟平穩較快地發展,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都必須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來實現,這是惟一可持續的發展道路。』省科技廳原常務副廳長,現任省政協委員的謝春茹感慨頗深。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十五』期間,結合我省的資源豐富和產業基礎及優勢,我省提出了建立『六大基地』,在國內產業分工中為自己定了位。『十一五』期間,黑龍江省必須把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強化自主創新能力擺上重要日程。不能走『先發展再治理』的彎路
『我省經濟的快速發展已引起國內外關注,但是多數是建立在引進外資、提供優惠、出賣廉價勞動力等條件之上。因此,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型省份必須下大氣力扭轉對資本、市場、技術的外來依賴。』謝春茹這樣分析。
采訪中,眾多科技人員呼吁,黑龍江省要有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產業分工與競爭的打算。我省各地在發展區域經濟上要堅決克服盲目承接發達省份轉移的高能耗、高污染、低技術、低附加值的資源加工型產業,不能再走一些發達地區先發展再治理的彎路。
謝春茹說,我省在石油、化工、能源、農副產品加工、裝備制造、醫藥、森工等領域都有著較好的優勢,又有較好的科技資源,有條件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發揮我省的優勢,理清發展思路,創新發展模式,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大力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形成主導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的發展,否則就只能被落在後面。為此,謝春茹建議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省份作為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納入我省『十一五』規劃中。
探索政府采購扶持重大創新項目
她說,我省應加快制定一批完善、系統、相互銜接、相互配套的激勵創新政策,切實加大對研究和開發投入的政策,包括建立全省科技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合理劃分政府與市場、省與各地在科技投入方面的分工,建立健全全省科技投入的統籌與管理機制,建立社會化的績效評價機制與監督機制等等。
實行扶持自主創新的政府采購政策十分緊迫。謝春茹介紹,政府采購支出佔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國際標准是30%%,平均水平已達10%。我國政府采購佔GDP的比重不到1%。近幾年來,我國及我省也已開始運用政府采購手段支持重大技術發展。
但是規模較小,規則不完善。至今沒有一套系統的、通過政府采購扶持我省重大技術創新的行動方案。專家建議,應考慮在政府采購中,選用本國技術以及產品的優惠空間,大力扶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技術及產品。
同時,要建立激勵企業技術創新的財稅金融政策,包括采取財政引導、稅收優惠和產權激勵等手段,鼓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投入,支持企業建立研究開發機構或組建產學研聯盟,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和技術標准。給予企業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的政策支持。包括以企業為核心,聯合科研院所和大學共同對引進的關鍵技術和裝備進行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同時加強宏觀調控和管理,從機制上保證形成技術引進、消化吸收、自主開發及市場運作的完整鏈條,在重點產業領域制定限制重復引進技術和裝備的政策。
讓企業成創新主體人纔成創新基石
近年來,我省技術創新投入呈持續增長勢頭,但投入整體規模仍顯過小,尤其是企業還未成為科技投入的主體,與當前老工業基地振興的要求很不適應。謝春茹建議,要把以企業投入為主體,政策投入為引導,全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化、多層次的投融資體系作為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十一五』規劃之中,應把增強技術創新能力作為全省戰略,大幅度增加財政投入。
在人纔方面,目前我省處於國內市場的邊緣區位,先天不足,吸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能力不足,造成我省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滯後,發展緩慢,企業外流、資金外流、人纔技術外流的問題頻繁出現。
科技以人為本,沒有人纔,科技創新就是一句空話。為此,謝春茹建議在制定實施『十一五』規劃當中,應把落實現有各項人纔優惠政策、充分調動現有人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作為解決當前創新人纔不足的戰略重點,納入之中,充分發揮政策,留住人纔、用好人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