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雞西12月20日電 煤炭佔雞西車務段運量的50%。隨著煤炭經濟的發展,鐵路運輸能力出現緊張,成為制約雞西煤炭經濟發展的『瓶頸』。如何有效提高鐵路煤運通道能力,盡快緩解煤炭外運緊張局勢,成為擺在雞西市經濟大發展戰略目標前的一道難關。為此,雞西鐵路部門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在貨物運輸方面對分散的裝車點進行了有效的整合,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了蓬勃活力。
近日,一輛滿載5633噸煤炭的重載『煤龍』大列風馳電掣地從雞西市東海站駛出,這是雞西車務段煤炭戰略裝車點整合工程中開出的第一趟重載列車。截至目前,雞西車務段共開出5500噸以上煤炭重載列車469列,發送煤炭224萬噸。
鐵路運輸是雞西經濟的生命線。全力保煤炭外運,是支持雞西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個舉措。整合後,這趟重載『煤龍』大列比以前增載310噸,一天運量增長50%以上,雞西地區煤炭裝車從日均1000車提高到1600車,煤炭外運量每天增加500車3萬多噸,雞西市每天可增加煤炭銷售收入600萬元。
雞西市煤炭戰略裝車點建設前,煤炭運輸分布在雞西、恆山、滴道、雞東等18個車站的68條專用線、267家企業貨主站臺。由於裝車站點分散,造成一系列難以解決的問題。今年7月底,該車務段經過反復調研論證,利用現有的設備在運輸組織方式中挖潛提高運輸能力的途徑。按照哈爾濱鐵路局的統一部署,他們率先啟動戰略裝車基地整合工程,著重解決雞西地區煤炭裝車點星羅棋布、裝車零散造成的運力浪費等問題,對布局合理的東海、蘭嶺、滴道、雞西西場、雞東、密山西、恆山、興凱8個主力裝煤站擴能改造,以提高煤炭重載大列的通過能力和裝卸作業能力。2004年,雞東外運煤245萬噸,今年1至9月份外運276萬噸。為此,雞西市煤炭外運一舉實現了集中儲存、集中配車、集中裝卸、集中掛運。整合後的8大裝車基地均可一次配車65輛,全部具備開行5500噸以上重載大列的能力。
通過整列配空、客車化管理、固定到發時間,減少了作業環節,壓縮了站停時間,同時解決了浪費問題,減少了危及行車的不安全因素。而且,通過配套工程的實施,提高了區間通過能力,牽引定數由4500噸逐步提高到6500噸,日均煤炭裝車可以由1000車增加到1600車。在緩解雞西煤炭運輸瓶頸矛盾的同時,該車務段從為地方經濟服務的大局出發,開闢重點物資綠色通道,為重點企業和貨主提供便捷的服務,做到優先報請計劃、優先請車、優先配車、優先裝車、優先掛運。對糧食運輸實行實名制,提高了糧食的外運時效。他們還積極協調增開列車,今年一至三季度,增開了15列糧食專列和30列煤炭專列,緩解了南方糧食緊張和東北地區電煤緊張的狀況。
由於改善了運輸組織,車務段的運輸效率和運輸效益顯著提高。今年前十個月,貨物發送2315.8萬噸、旅客發送404.32萬人,實現運輸收入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