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民俗專家與心理專家做客東北網聊『過洋節』
2005-12-20 21:03:45 來源:東北網  作者:張丹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20日電    聖誕節,這個特殊的日子又快到了。這一在西方社會最重要的節日,現在已成為中國大多數都市青年必過的節日了。有人說中國的年輕人缺一個能瘋瘋癲癲的節日,所以我們就拿來慶祝了;也有人說聖誕是商家豐厚的年終獎金。但是,還有人認為慶祝聖誕節是西方文化入侵的一部分。就聖誕節這一熱門話題東北網談今天邀請到民俗專家黃學民與心理專家高宏共同與網友交流互動。

  嘉賓介紹:

  黃學民 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副館長

  高 宏 哈爾濱市心理衛生中心心理諮詢師

  訪談全文如下: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做客東北網談的是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副館長黃學民與哈爾濱心理衛生中心心理諮詢師高宏,就聖誕節這一熱門話題與網友們進行交流。

  主持人:首先,請黃學民老師來介紹一下聖誕節的由來和它的文化內涵。

  黃學民:聖誕節是耶穌聖誕日,就像我們中國的春節。據我所知,過去中國人所說的聖誕節是『孔聖誕』。孔聖誕就是孔子的誕辰。現在的年輕人都過耶穌聖誕日,恐怕不知道孔聖誕這個說法。其實孔聖誕這個節日也是中華民族比較重要的節日。

 

黃學民   黑龍江省民族博物館副館長

  主持人:孔聖誕具體是什麼時間呢?

  黃學民:孔聖誕是孔子的誕辰,是每年的9月28日。比如說像今年舉行世界祭孔,就是在孔子誕辰那天,在山東曲阜。包括美國、韓國、德國也都參加了,咱們國家像臺灣、香港、上海、徐州、甘肅很多地方孔廟都同時祭孔,這就是孔聖誕。通過祭祀孔子來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主持人:現在我們對孔聖誕的重視程度遠遠比不上西方的聖誕節,為什麼很多人越來越重視洋節,而忽視了傳統的文化節日?請高宏老師從心理角度來談談這是一種什麼心理現象?

  高宏:這些年咱們的傳統節日過得也不那麼太熱鬧了,人們反而對西方的節日感興趣,從年輕人的角度講主要是『趕時興』,包括情人節、母親節、父親節,大家覺得是比較新鮮的節日。從心理角度來說,這是一種從熱心理。當然聖誕節在國內越來越受人們關注也有其它因素,比較重要的是商家在聖誕節前銷售的造勢,把大家的勁頭煽動起來。在美國每年聖誕節的前一個月左右,所有的銷售額佔一年銷售額的15%到40%都在這個季節,銷量比較大。商家造這種勢頭也迎合了老百姓的需要,老百姓也需要在這種熱鬧中得到快感。

高宏   哈爾濱市心理衛生中心心理諮詢師

  高宏:現在大家生活條件都好了,除了聖誕節之外,老百姓也愛自己『造』一些節日。像光棍節,4個1就是光棍節;梨花開了就是梨花節;啤酒銷量上不來了就是啤酒節。大家應該在生活當中多多地體會生活,體驗生活,享受生活,也需要這種節日。

  主持人:在做這期訪談前,我們兩名記者在中央大街做了調查,接受調查的80%的百姓明確表示過聖誕節,而東北論壇的網上調查也顯示90%的網友是支持過聖誕節的。從這些現象來看,外來文化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不是有衝擊?

  黃學民:相對來講,可以說對傳統文化是種衝擊。過節是一種民俗,像春節、中秋節這都是民俗。現在年輕人對聖誕節挺感興趣,而對過春節感覺非常無所謂。從這種現象我們應該反思,我們對傳統節日文化的弘揚力度小,應該很好地把傳統的節日過好,增加各種內容,這樣使中華民族的民俗、民風深入大家的內心。從文化上面應該多多地引導大家,把好的傳統、好的風俗開發起來,在老百姓當中興盛起來。

  主持人:現在網上有很多評論,認為聖誕節就是一種文化入侵,黃老師您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看的?

  黃學民:聖誕節本身是一個外國的節日,作為外來文化的民俗節日實際上它是和這些年西方文化到中國來,和其他節日混在一起過,是不是入侵呢?文化可以進行交流,咱們中華民族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就是有它的寬容性,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咱們各個少數民族的文化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孔子提出合而不同,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特點,雖然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但是各個民族有自己的民俗風情。對西方文化也可以寬容,不能說是文化入侵。這實際上是老百姓的風俗習慣,個人的愛好。另一方面現在社會壓力大,人們通過過一些節日來緩解壓力,特別是年輕人。

  主持人:高老師您認為過聖誕節和其它洋節對緩解心理壓力作用有多大呢?

  高宏:從心理角度來講,這是一種心理暗示。為什麼對洋節接受得這麼快?聖誕節相當於中國的春節,春節是放松的節日,聖誕節卻是購物和瘋狂的節日。中國的節日過的比較平淡,在家裡看看電視,包包餃子。原來傳統文化提倡節儉,但是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借聖誕節的由頭先狠狠消費一把。剛纔提到文化入侵,實際上我也不大同意那麼講,有點極端性。社會進步了,人們享受生活的方式也在變,不管什麼節,什麼文化來到中國,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也具有相當的包容性。光有包容性還不夠,應該是除了包容之外,我們敞開胸心去擁抱它,你能感到好,你覺得喜歡,能夠引導你,讓你覺得向上,能夠緩解你的壓力,能夠有積極的心態,相反如果它讓你感到精神萎靡,焦慮,這樣就不好,那就不要。過聖誕節跟其他的節日一樣,只要你感到放松你就過,甚至你想熬夜,有那種能力也可以。最重要的是讓自己生活質量有相當高的水平就可以了。

  高宏:但如果過分地沈迷於這個節日當中,比如說聖誕節,勢必造成一些問題,要不然心理的,要不然軀體的.沈迷於網頁造成網癮,過分沈迷於節日就是節癮了。有癮了戒斷了是不是有癥狀,出現焦慮、煩悶、無所事事、喪失興趣、自我評價過低,也得需要相應的調整,這種調整除了家長調整之外,自我調整,自我限制,自我規范,自我管理也非常重要。

  黃學民:實際上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是先做人後做事,西方文化講實用主義,乾活掙錢吃飯。我們如果能夠通過過節,把傳統文化好的發展起來,西方有益的東西吸收過來,這樣就可以建設『地球村』,大家都樂呵呵地把地球的事做好,人類就向前發展了。

  主持人:那麼政府還有新聞媒體,乃至社會各界都應該從哪些方面來弘揚傳統文化和傳統節日?

  黃學民:從政府和媒體,包括我們文化界都應該正引導使大家對傳統文化進行弘揚,特別是傳統文化當中有比較好的東西,一定要把它繼承下來。傳統文化不一定什麼都是對的,輿論要正確導向。年輕人雖然接受新生事物快,但是分辨事物的能力比較差,如果導向上能夠提倡一些好的優良傳統,比如說自強不息、勤勞勇敢,這都是中華民族好的優良傳統,像過去講拾金不昧,助人為樂,這些應該多提倡,在報紙上多進行宣傳,這樣大家覺得這個事挺好,撿了錢交給別人,起碼心裡高興,幫助了別人,老爺爺老奶奶走路滑倒了,把他拉起來,或者扶著他過道,尊老愛幼這個社會風俗就能夠有些改變,通過這個影響大家的民風和精神狀態。

  黃學民:還應該加強對中小學生、大學生的教育。最近我看了一個材料,世界上唯一的文化沒有斷的那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美國雖然現在發達了,無非纔有200來年的歷史。現在,南方有些地方辦讀經班,學習經典的文化,這個做法就非常好。這個就是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一個基礎,從兒童做起,特別這些孩子直接和聖人經典『對話』,這樣對他的思想和將來的發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責任編輯: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