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22日電 進入冬季,哈爾濱市的日照時間越來越短,以至於每天早晨五六點鍾出門買菜的市民只能摸黑。於是,一些菜販乘機短斤少兩,銷售凍、壞果菜。近日,南崗區一菜販自制一種『亮菜箱』,雖然多投入了一些成本,卻達到了既為果菜保暖,又讓購買者『明白』消費的目的,此舉一經推出銷售額直線上昇。
20日早6時許,天還沒有放亮,記者來到了南崗區公司街早市,在市場中間,記者見到了這種『亮菜箱』,經觀察這種箱分內外兩層,外面是用大泡沫板制成的長兩米、寬50厘米、高60厘米的大箱子,在大箱子裡面還擺著裝有各式各樣果菜的小泡沫箱,而在每個小泡沫箱子裡,都有一個大燈泡,將果菜照得光鮮誘人。引來了不少買菜者的光顧,這與用棉被蓋著菜賣的攤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據經營者劉某講,這個箱子是他入冬時想出來並制作的。他介紹,入冬後,天亮時間晚,賣菜的營業額也有所下降,他分析其中原因,一是果菜放在棉被裡,不易被市民看見,二是因為天太黑,給市民看秤、挑選帶來不便。這個箱子做好後,兩層泡沫箱達到了保暖的目的,而箱內的電燈泡既可以照亮還可以增溫。劉某使用『亮菜箱』售果菜後,果然引來了不少消費者,由於挑選時稱心、看秤時放心,現在,劉某每天的營業額比夏天時還要多一些。
據一位正在此處購買黃瓜的中年男子講:『以前在市場裡買菜時,因光線不好,常會買到不稱心的果菜,而有了這種「亮箱子」,買菜時就放心了,並且果菜的質量也很好。』
據菜販劉某表示,他的這個『小發明』一面世,一些早、夜市場中的菜販便開始模仿,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