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26日電 冬季市民都有包餃子、包餛飩的習慣,一些飯店讓居民在家包好凍餃子批發給飯店。記者發現,有的居民竟將淋巴肉等問題肉攪成的肉餡包進凍餃子、凍餛飩裡,送往周邊飯店。
淋巴肉被攪成肉餡
據舉報者介紹,和興路七道街菜市場生豬肉攤床的業主在賣肉時,把剔下的筋頭巴腦及帶血的淋巴肉都攪成肉餡出售。19日8時,記者在和興路七道街一生豬肉攤床看到,業主把攤床旁帶有淋巴的雜肉扔進攪餡機裡,攪了一遍,然後用髒兮兮的大盆接著肉餡,接著該業主用一個棍子攪動肉餡後,再次扔進攪餡機裡,攪兩三遍後,肉眼已很難分辨出肉的質地,此時看到的只是白花花和紅乎乎的肉餡,攪出的肉餡被直接裝入塑料袋。記者上前問,攪的肉餡賣不賣?男業主隨意地說,不賣,有事?記者說,也想買點。
他反問記者,乾啥用?飯店包凍餃子?記者說,是。他說,肉餡每公斤2元錢,不能再低了。記者又問,這肉餡衛生嗎?業主說,心知肚明,反正你不吃,誰願意吃誰吃去。學府二道街賣肉的把臭水溝裡撈出的病死豬的肉都攪成肉餡了,也沒抓著。
惡心肉餡包出餛飩
知情人提供,和興路七道街菜市場業主僱傭騎『港田』的人每天定點送貨,每次送出100公斤肉餡。20日15時,記者跟蹤『送餡人』的『港田』從和興路出發,走林興路,穿小道,進入松源街,左右拐彎兩三次,開到動力區哈平路上,拐進哈平路108-1號大院。記者看到『送餡人』從一居民樓一樓出來,有人迅速把鐵柵欄門關上。21日11時,哈平路108-1號大院內居民樓下的一樓門市鐵柵欄緊鎖。
22日14時30分,記者看到鐵柵欄沒鎖門,便進入室內,看到外屋放著幾十個白色大塑料箱子,裡面裝著大量打包餐盒,盒內有油漬的痕跡,盒上貼著『純肉』、『玉米』、『乾貝』、『三鮮』、『魚丸』等20多種不同的標志。裡屋面案上髒兮兮的,牆上到處是面粉,報紙放在面案上。裡屋是兩個宿捨,十多個打工者正在睡覺。記者在另一小屋內的桌面上看到了該加工點的送貨單。這時,發現記者進來的小工問記者,乾啥?記者說,准備訂購餃子。他說,只批量加工餛飩,不賣零散客戶,並把記者讓到外屋說話,記者看著餐盒問,這些餐盒還能回收再用呀。過來的負責人說,不是。並告訴記者晚上加工,現在沒有包好的餃子、餛飩,請記者出去,他們要鎖門。
面館售出惡心餛飩
記者按哈平路108-1號大院加工點桌子上訂購單提供的地址,來到和興三道街一小區4號樓1單元101室的餛飩面館,一名男士正在吃餛飩。在面館冰箱內,記者看到了與黑加工點相同的餐盒。面館女服務員向記者介紹,共有20多種不同口味的餛飩,每盒12個,價格2元至6元不等。女服務員給了記者一份訂購單,記者看到單上印著餛飩種類共26種。記者花6元錢買了兩盒『純肉』餛飩,剛要走,女服務員告訴記者,吃完餛飩把盒子送回來,回收價每個0.1元。記者走出面館,女服務員又追了出來,告訴記者忘拿調料了,並說,沒調料餛飩就沒味道了。記者聞著裝在小白袋內的調料,有一股嗆鼻的味道。記者又分別探訪了另兩家訂購惡心餛飩的面館,情況相同。記者把購回的『純肉』餛飩打開,看到肉餡呈棉絮狀。隨後,記者把購買的惡心餛飩送往有關部門進行質檢,檢驗肉餡內是否有淋巴等。本報將就此進行追蹤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