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6日電 過去,青岡因玉米而愁,因玉米而懮,因玉米而窮;今天卻因玉米而喜,因玉米而樂,因玉米充滿創業激情,因玉米矗立起一座座工廠,因玉米增加了財政收入,因玉米農民有了致富的希望。
小玉米粒『裂變』出大效應
走進青岡龍鳳玉米開發有限公司,晾曬場上堆滿金燦燦的玉米棒、玉米粒,一輛輛運送玉米的卡車排成長隊。
龍鳳玉米開發公司副總經理王喜清告訴我們,現在公司每天收購資金都在350萬元以上,收購量達4000多噸,最多時接近5000噸,每公斤玉米收購價格比去年高了五六分錢,每天來來往往的運輸車250多輛。
運輸戶李峰從建廠就運送玉米,成年圍著龍鳳轉,夏天收乾糧,冬天收新糧。他今年已運送40多車玉米,一車400噸,送一車玉米淨收入八九百元,一年下來收入10多萬元,在青岡像李峰這樣靠龍鳳玉米公司賺錢的運輸戶有近300戶。
該公司黨委書記鄭建波是山東客商,他高興地說,龍鳳玉米開發公司自1999年到青岡投資以來,已投入項目建設資金13億元。今年,這個企業重點建設了50萬噸玉米綜合加工項目等4個項目,達產後,年加工玉米將達到100萬噸,生產玉米淀粉60萬噸,其它深加工產品24萬噸,成為亞洲單廠處理玉米最大的企業。2002年後經濟效益步入高峰階段,今年更是出現大的飛躍。現在正大跨步投資終端產品,麥芽糊精、谷氨酸步入新領域。
玉米粒加工成淀粉,玉米淀粉繼續深加工,可開發出3000多種高科技產品,這種系列深加工產生的是一種裂變效應,越開發,產品越精,附加值越高。目前,青岡圍繞玉米淀粉的精深加工已有20多種產品,產品不但在國內暢銷,而且,遠銷到美、俄、韓、日等國家和地區,年出口創匯980萬美元,佔綏化市出口創匯總額的24.6%。
玉米產業發展的關鍵在於產業化,產業化的關鍵是組織化,組織化必須以精深加工的大項目為牽引。目前,以龍鳳玉米開發公司、昊天食品有限公司、富海玉米制品公司等為代表的玉米加工企業群體昂然崛起,12個項目2006年全部達產達效後,年可新增產值15.88億元,稅金5200萬元,財政突破億元大關,相當於在財政上再造一個青岡縣。
『壓縮餅乾』喜煞牛
位於新村鄉的綠波秸稈飼料公司內也是一派繁忙景象,佔地10萬平方米的場地上,拉玉米秸稈的車輛穿梭往返。在現金兌現處,已經賣了3車玉米秸稈的中和鎮五排六村的陳義江,數著剛剛拿到手的70多元錢,高興地說:『今年的肥料錢賣出來了!』
這家玉米秸稈加工企業是今年剛投資興建的,一期工程投資100萬元,主要以玉米秸稈為原料生產壓縮飼料,現已開工試生產。新村鄉黨委書記張鵬介紹說:生產這種壓縮飼料,采用高溫、高壓、熟化滅菌等技術工藝,使產品具有誘食性強、口感好、消化率高、無任何污染的特點,是反芻動物的『壓縮餅乾』、『方便面』。
玉米芯裡榨出『油』
天成華工公司的場地上,玉米芯堆成一座座小山。公司負責人李金彪告訴記者:這些玉米芯還是去年的存貨,今年上凍後農民纔能大量送,到時候,4萬平方米的場地會堆得更滿。
這個企業投資2000萬元,現正安裝設備,馬上就可開工生產。投產後,年可生產糠醛2000噸。
他介紹說,從玉米芯中提煉出來的好似色拉油狀的液體叫糠醛,是鑄造業的中間劑,也是石油化工的稀釋品,是石油不能裂解的物質,極其珍貴。
青岡縣引進的玉米芯加工企業還有盛啟糠醛公司,總投資2200多萬,今年已開工建設,投產後年可生產糠醛2500噸。玉米葉編出好生活
縣委書記去山東考察時發現,用玉米葉編織的小筐等工藝品很受外國人歡迎,並出口加拿大、美國以及東南亞等一些國家。我國南部地區由於原料不足,很難保證貨源供應,青岡卻佔足了原料的優勢,所以就果斷地決定發展玉米葉編織業。
德勝草柳工藝品公司經理閆波介紹說,目前,公司已與山東一家公司簽訂供貨合同,縣裡正組織農民進行培訓,農民的積極性很高。公司聘請了10多名技術人員,分片包村,免費技術指導,准備明年把漂亮的玉米葉編織工藝品拿到廣交會上去。
柞崗鄉農民孫景波從玉米地裡拉秸稈剛回來,他滿是汗水的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他家共有52畝地,其中47畝種了玉米,產量2.25萬公斤。今年每畝比去年多收100公斤,畝增收70元。除了留1萬公斤做豬飼料外,其餘都賣給龍鳳玉米公司。秸稈喂牛,玉米芯留下一部分燒柴,還能賣上四五百元。現在種玉米不但不愁賣,還沒有一點浪費的地方。他家六口人,人均收入3000元,主要都是玉米的功勞。他打算明年把玉米擴大種植到50畝。
正在蓬勃壯大的玉米產業已成為青岡縣域經濟走出低谷,不斷增加農民收入的『黃金產業』。
觀點
縣委書記徐承運:青岡玉米產業正在進入高速成長期和高額回報期,將成為縣域經濟走出低谷,不斷增加農民收入的『黃金產業』。
縣長李德順:要建設玉米工業城,就必須以精深加工項目為牽動,延長產業鏈條,實現『裂變式』發展,用大項目群體豐滿玉米城的肢乾,同時,重視輔助產業的發展,努力實現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