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伊春市12歲男孩梁偉因上學期間不小心得罪了學校裡的『大姐大』,一天之內連續遭到兩次毆打致死。11月28日,哈爾濱市警方打掉了一個由6名輟學少年組成的『少年幫』。讓人意外的是,這個『少年幫』從今年7月份開始瘋狂搶劫中學生,最高峰時,平均每天要搶劫在校學生2300多元錢物。
黑龍江省教育學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秘書長施乃信說,近年來,各類校園傷害事件頻頻發生,已經成為困擾學校日常工作的大問題,也成了不少學生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
東北網哈爾濱12月27日電題:警惕孩子身邊的暴力傷害———教育學生學會自我保護變得日益迫切
『這些學生太好搶了,他們一丁點兒的防備意識都沒有。』這是『少年幫』系列搶劫案中犯罪嫌疑人磊磊(化名)在審訊過程中說的一句話。據了解,這個『少年幫』的成員一貫好勇斗狠,六個人有分有合,從今年7月份開始,有時幾天連續作案,有時一天作案幾起。三四個人一起敢搶八九個學生。由於多數學生被搶後沒有及時報警,助長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交代案情時,犯罪嫌疑人偉偉(化名)說:『其實搶錢的時候,我們心裡也十分害怕。不過,那些學生看起來好像比我們還要害怕。』『面臨危險時,受害學生被歹徒囂張的氣焰嚇倒了,手足無措,根本就不知道如何應對。』辦案民警分析說,『這些搶劫案很多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哈市一初中教師說,具體來講,在學校的時候,學生要盡量和老師、同學在一起,行經樓梯間等地方要提高警惕。有人挑釁不予理睬,也不要表現得很害怕。遭到侵害不要不吭聲,告訴老師和家長一起想辦法。家長也應該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規律的生活習慣,時時關心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以及發生厭食、不愛上學等行為的原因。孩子遇到校園暴力,不能讓孩子失去對公平的信任,最好的辦法是家長與老師取得聯系,相互溝通。
校園暴力的頻繁發生,不得不促使我們將關注的眼光投向孩子的內心世界。有關專家指出,要加強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知識教育和心理技能訓練,提高其心理的容納性和承受力。應該注重培育學生健康的心理,發現問題及時疏導。哈爾濱師范大學政法學院院長徐曉峰建議,各級學校要把應急自救教育列入學校的必修課或選修課。學校應當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增強學生的安全預防意識。在教育活動中,不能忽視學生的心理培養,包括心理訓練、冷靜心態、勇敢精神、機智靈活、創造能力等。徐曉峰院長說:『為確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在加強「他護」的同時,大力倡導未成年人的「自我保護」顯得既迫在眉睫,又意義深遠。』
有人給你起難聽的外號,有人揚言要給你點『顏色』看看……校園裡的寧靜已經被屢見不鮮的校園暴力打破,發生在同學之間的『同伴暴力』極為普遍。
這幾天,在哈市南崗區一所中學讀書的小軍(化名)天天掰著手指頭計算還有幾天纔能到元旦。因為那時就不用再去學校『受氣』了。日前,在省婦聯兒童部設立的熱線電話裡,小軍傾訴了自己不敢告訴爸爸媽媽的秘密———因為說話的聲音又尖又細,15歲的他經常被同學們叫作『娘娘腔』。他不知道同學們為什麼總是喜歡欺負他,經常稱呼他是『小娘們兒。』最讓他感到害怕的是,班級裡的『老大』不僅對他呼來喝去,隔三差五還要拿他練練拳頭。『他們學習不好,老師都拿他們沒辦法,再說告訴老師是小孩子纔乾的事。』無限煩惱的小軍只能天天盼著學校放假。
在哈市某小學讀三年級的曉曉(化名)說,同桌有時突然抽掉他坐的板凳,有時還把他的書包拋來拋去。班級裡的『老大』還有一天莫名其妙地打他耳光,連鼻子都被打破了。哈市某學校保衛科的一位老師坦言,在他們學校,因為一個舉動、一句話導致學生雙方大打出手,甚至拉幫群毆的事情時有發生。而在哈市某中學任教的一位班主任說,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竟從一名學生的書包內發現了2把刀子……這種『同伴暴力』在相當一些學校都有發生,學生之間發生搜身、搶奪、毆打等現象,不少學生受到過不同程度的侵害,甚至引發了惡性校園傷害案件。
今年11月份,哈市某中學的高中生李某轉入一所職業學校後,多次受到班長賈某的欺負。11月上旬,當兩人再次發生口角時,不堪忍受欺辱的李某掏出事先准備好的水果刀,將賈某刺成重傷。本來是校園暴力受害者的李某,變成了校園暴力的實施者。
今年,哈市南直中學操場上發生了一起校園暴力事件。一名年僅14周歲的初二女生,持刀刺傷了三名學生,其中一名女生受重傷。哈市南直中學校長李勤超介紹,傷人的是初二四班的學生,父母離異多年,她跟隨父親生活。當天,該女生聽說自己同班的同學和初二四班的同學打架,於是就趕了過去。事發後,他們從這名女生身上找到了一把20厘米長的月牙形尖刀。
還有許多低年級的學生經常遭受高年級學生的欺負和人身威脅。記者在哈市解放小學、紅岩小學、第32中學等學校走訪時,許多學生都表示,曾經遇到過被高年級的學生謾罵、用籃球砸頭等行為。
除了『同伴暴力』,更加困擾學校和家長的是社會閑散青少年對在校生的『暴力乾擾』。據哈市公安部門統計,當前校園暴力案件中有相當比例是社會閑散青少年到校滋事。他們年齡不大,很多未滿18周歲,多數成幫結伙,長期活動在學校周邊,對學生拳打腳踢,勒索學生錢財,甚至也發生過團伙搶劫、強奸等惡性案件。這些校園暴力的實施者多是一些有劣跡、行為不軌的青少年。在哈市第47中學,一位女生說,學校經常有外校人員來騷擾,見到同學就說『沒錢花了,拿點零花錢吧』。如果不給,就隨手打人。前幾天,一個女生的自行車就被外校的學生強行騎走了。
黑龍江省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的工作人員介紹,2004年我省檢察機關批捕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2130人,作出有罪判決的2081人,較去年上昇1.6%,其中,相當一部分案件發生在校園周邊。據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侵害對象絕大多數也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率的增高意味著被侵害的孩子也越來越多。
哈市第14中學的學生說,校園暴力經常發生在校內廁所、走廊等不易被老師發現的地方,身上帶錢多的學生容易成為受害對象。在被打或被人恐嚇之後,他們大多數忍氣吞聲,很少有學生向老師或家長反映。
多數學生受到暴力侵害之後不向學校或是家長說明情況,是擔心受到報復。『我就是不想讓學校老師和家長知道。』日前,在哈市公安局治安支隊的辦公室,記者見到了來此報案的兩父子。正在上高三的小張戴著一副眼鏡,憨厚老實,始終一言不發。民警向其詢問被搶劫的事情時,都是父親在旁邊幫助回答。張某告訴記者,今年11月3日12時許,孩子中午放學回家途經道外區河谷街鐵道口時,突然後面出現4名少年將孩子打倒在地,搶走他身上僅有的幾塊錢和一個MP3。受了委屈的小張回家後,沒有將被搶的事情告訴任何人,反而裝作什麼事也沒發生過。事發後的第5天,父親偶然間發現兒子身上留有幾塊青紫淤痕,便追問孩子是不是和同學打架了,被誰欺負了。幾經追問,孩子纔說出放學回家的路上被搶的真相。而當被問到『為什麼不向家長或者老師說明情況』時,小張只是回答了一句話:『當時我怕挨打,就把自己的MP3給他們了。我擔心報案之後他們會來報復我,所以不敢和別人說。』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學生在遭到侵害後,出於『愛面子』的心理而不報案,哈市一位中學教師說,被搶事件多發生在初中、職高和技校學生中,而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剛剛開始形成獨立性格,但還沒有發展成熟。在遭到侵害後,很多人都會認為沒面子,並且認為告訴老師、家長會更加沒面子。這些孩子處理突發事件時,表現得十分封閉,這和這個年齡段的心理特點有著直接的關系。
哈市公安局治安支隊辦案民警分析說,害怕老師、家長的責罵是孩子遭受侵害之後沈默的另一個原因。而另一方面,滋事者大多會找一些認識又不太熟悉的對象下手,尤其是在游戲廳和網吧有過交談的。因為這一層關系,受害學生更不敢對老師和家長說明情況。在11月28日警方打掉的『少年幫』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交代在被抓獲的前一個月裡,他們專門選擇哈市道裡、南崗、道外、動力等區各所中學的學生下手,接連作案34起,涉案金額7萬多元。哈市公安局治安科科長王維良告訴記者,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可以斷定,到現在還有相當一部分受害學生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和警方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