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27日電 這是不平凡的一年:市總工會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銳意進取,勇於實踐的步伐堅實有力。
這是碩果累累的一年:市總工會探索出哈爾濱市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的新思路,工會組織作為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和國家政權重要支柱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一年來,市總工會帶領全市職工實現創新成果1000餘項,創經濟效益兩億元;簽訂技術合同41項,實現技術交易3200萬元。成績背後,是全市各級工會辛勤的付出和無悔的追求。
在新形勢下,如何更有效地履行工會組織維護職工權益的基本職責?哈爾濱市工會組織對此響亮地提出:從源頭上維權,積極參與規章制度的制定,與此同時,參與協調勞動關系的力度進一步加大。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在各類所有制企業得到廣泛推廣,全市共簽訂集體合同3168份,覆蓋各類企業3596家。哈爾濱市積極探索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和政府勞動法律監察『兩權結合、兩權聯動』的實現形式,在全國率先組建了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支隊,協助勞動監察部門對3100多戶企業進行了監督檢查,為進城務工人員征繳工資保證金1.2億元,討回工資4000餘萬元。健全完善了職代會、廠務公開、民主評議領導乾部制度,有效地推進了非公有制企業以職代會為主要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建設。
工會組織越來越壯大,真正成為全市職工自己的『家』。目前全市新建企業工會1500家,新發展會員13萬餘人,積極協助黨委、政府做好困難職工解困和再就業工作,無疑是各級工會組織的工作重點。相繼建立了市、區(縣)兩級困難職工救助(幫扶)中心,圍繞困難救助、職業介紹、信訪接待、法律援助和醫療救助,切實開展救助活動。實施『送溫暖工程』,為勞模解決實際困難和『真情助學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效。年內為4萬餘名困難職工發放救助款物折合人民幣832萬餘元。特別是在應對松花江水污染重大突發事件中,各級工會組織為職工群眾送款、送水等物資折合人民幣1000多萬元,保證了企業和職工群眾特別是困難職工的正常生產生活。通過職業介紹、轉崗培訓、招聘大集等活動,全市工會組織安置了大批下崗職工再就業。
市總工會在加強工會自身組織建設方面狠下功夫,全年共培訓工會乾部10664人次,工會乾部的整體素質明顯提高。此外,工會各項制度建設也得到了加強,工會工作的方式方法得到創新,先後成立了建設工會、財貿工會、外商投資企業工會工作委員會。各產業工會在組織建會、發展會員、維護職工權益等各項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