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左己在省政府安全生產專項通報會上強調
明確目標抓住重點把握關鍵著眼長遠
努力實現安全生產『四個突破』
栗戰書 劉海生等出席
東北網12月27日訊(黑龍江日報記者焦明忠 東北網記者杜麗華) 省委副書記、省長張左己27日主持召開省政府安全生產專項通報會,對進一步做好安全生產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張左己強調,通過狠抓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重大隱患的排查整改和重點領域的全面檢查,全省安全生產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存在的問題仍不容忽視。當前,要繼續加強領導,強化超常舉措,加大監管查處力度,做到明確目標,抓住重點,把握關鍵,著眼長遠,努力實現全省安全生產『四個突破』。
省委副書記、常務副省長栗戰書,省委常委、省國資委書記劉海生,副省長王東華、劉學良、王利民、劉海生、程幼東等出席。會議聽取了第57次省長辦公會議精神貫徹落實情況的匯報,省政府領導同志分別通報了所聯系地市安全生產工作情況,分析了全省安全生產面臨的形勢,研究了整改措施,做出了關於建立安全生產專項通報制度的決定。
張左己指出,省政府第57次省長辦公會議以來,各級黨委和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各部門通力合作,特別是省領導安全生產工作聯系責任制落實迅速,成效明顯,使這一階段的安全工作取得一定成果,但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關於下一步安全生產工作,張左己要求,第一,明確目標,在扭轉安全局面上取得突破。要通過省政府領導同志安全生產工作聯系責任制、安全生產專項通報制度的落實,實現所聯系市地的安全事故起數、傷亡人數、經濟損失明顯下降,要把這三項指標一項一項地分解,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落實到位。要采取強有力的舉措,加大隱患排查力度,落實重大隱患整改措施,實現隱患整改力度顯著加強;要徹底解決安全生產領導責任不落實的問題,真正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安全責任體系,實現安全責任體系顯著加強;要健全法規,完善制度,加強督促檢查,迅速改變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流於形式的現狀,實現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建設顯著加強。
第二,抓住重點,在隱患排查整改上取得突破。按照省政府安全生產專項通報制度的要求,對市地重大安全隱患排查及整改情況逐月進行公告,堅持誰發出公告就由誰負責監督檢查整改,反饋情況,抓好落實。在煤礦安全方面,要集中精力打好瓦斯煤塵治理攻堅戰和抓好小煤礦關閉整頓工作;在消防和危險化學品安全方面,要加強公眾聚集場所、易燃易爆單位、耐火等級低的密集建築區等三個重點隱患部位的安全防范,對重大隱患單位該封停的堅決封停,對一些風險性較大的重點部位要集中人力,死看死守,確保萬無一失;在道路交通方面,重點整治非法載客、超速行駛、超載超限、疲勞或酒後駕駛等交通運輸四大隱患問題。
第三,把握關鍵,在加強薄弱環節上取得突破。一是強化領導帶班下井制度,加強井下安全管理和監督。要嚴格要求各礦確保每個班次至少有1名負責人或生產經營管理人員在現場帶班作業,並明確下井帶班的職責及考核獎懲辦法,要把落實情況定期向職工和社會公開,接受職工群眾監督。二是強化企業勞動管理。嚴禁區隊、班組、個人私自招工,嚴禁『三無』(無暫住證、上崗證、勞動合同)人員從事井下作業活動。要加強勞動定員定額管理,尤其要加強對臨時工、合同工的用工管理,嚴禁以包代管。三是強化安全培訓。一定要加強企業負責人的培訓和教育,嚴格對其進行安全業績考核,無視安全、不能達標、有明顯失職行為的,堅決取締其經營權。企業員工未經安全培訓,不懂得本崗位安全的,一律不准上崗。四是強化應急機制。各有關責任部門和企業、單位一定要把預案真正建立起來,並適時完善。要建立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完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配置,確保事故發生時快速反應。
第四,著眼長遠,在落實治本措施上取得突破。一是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不論政府還是企業,不同的責任人要有相應的職責規范來約束。重點解決強化責任中責權利執行不到位、督促檢查不到位、重獎嚴罰不到位、考核比重不到位等問題。二是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的法規和規章體系。切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三是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的投入機制。各市地和企業要制定具體措施,特別是煤礦企業要把大部分款項用在安全投入上,要做出補欠帳的規劃。要建立安全投入的長效機制,確定年度投入的增長比例和重點改造項目,改善安全基礎設施條件。四是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獎懲機制。除獎勵機制外還要建立嚴厲的懲處機制,對釀成重特大事故的,從政府領導到相關職能部門和企業人員都要追究責任,特別是對企業承包人和經營者要嚴加管理,決不能讓他們賺到一分黑心錢。要建立和完善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制度,高風險企業每年在簽訂年度安全生產責任書時,都要交納足額的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
張左己最後指出,元旦、春節即將來臨,各地各部門都要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以對人民生命財產極端負責的精神,狠抓安全生產專項通報會議精神的貫徹落實,通過紮實有效的工作,確保全省人民過上歡樂、祥和的節日。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