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28日電 臨近元旦又到了期未前最緊張的復習階段,但除了學習外,還有件事讓中小學生們既感到興奮又有點心煩,那就是:互送新年禮物。
記者經調查發現,今年在哈爾濱市的中小學生之間很少像以往般互贈賀卡,而是改送各種新年禮物。送什麼樣的禮物關系到自己在同學心中的地位和面子,也關系到自己能收到什麼樣的禮物,所以挑選禮物讓孩子們煞費苦心。近幾日的午休時間,在哈爾濱市的一些小商品市場裡隨處可見身穿校服結伴購物的中小學生。手機鏈、手機套、發卡、手鏈、卡通熱寶等成為孩子們主要購買的物品,很多人一挑就是幾十個,價格在2至10元不等。在透籠小商品批發市場,兩個初一女生分別購買了15個手機鏈,據她們介紹,現在要是還送賀卡會顯得很不誠心,也有點掉價,所以大部分同學都送小禮物,關系好的就送貴一點兒的,關系疏遠的就送一般的。這幾天中午大家都費盡心思挑選適當的禮物,基本上每人都得送出三四十件,花費大多在百元以上。
記者在哈爾濱市幾所中小學了解到,今年元旦前私下互送新年禮物的現象十分普遍。據道裡區一所中學的初二學生小趙介紹,他們班級共有學生58人,只要關系不太差的都互送了禮物,現在他已經送了22個人,卻因為擔任生活委員的職務而收到近40件禮物,他已將這些同學記了下來,准備挨個『還禮』。雖然都是買些小禮物,但比賀卡要貴許多,他已經花了200元錢,快把一年來攢的零花錢全用光了。
對此,很多家長認為,原來互送賀卡本是為了加深友誼,但現在的孩子們卻過於關注禮物的價錢,甚至互相攀比,讓本是表達友誼的新年祝福沾染了庸俗習氣,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也加重家長的經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