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12月29日電 哈爾濱家樂福、沃爾瑪等一些大型超市設置的免費密碼自助存物櫃,本是為方便消費者購物設置的,可是日前一些不法分子卻將存包櫃當成了假證『交易點』,通過電話傳遞密碼,進行『錢證』交易。
哈爾濱市市民張先生今年找到了一份待遇十分優厚的工作,可是該單位要求應聘人員必須持有中級職稱證纔能被正式錄用。張先生沒有該證書,卻十分想得到這份工作,於是想到了辦理假證。他撥通了一個制假證的聯系電話,一位南方口音的男子告訴他可以辦理,價格為350元。張先生詢問交易地點時,該男子告訴他將個人資料放在道外區家樂福超市的密碼存物櫃中,然後將存物櫃號碼和密碼打電話告訴他,他就會派人將資料取回。等證件做好後,也同樣放在存物櫃中,等張先生拿到證件後再將錢以同樣的方式放入櫃中。張先生按照該男子的指示做了,第二天果然在該超市的免費存物櫃中拿到了假證。在哈爾濱大街小巷,到處都貼著制假證的聯系電話。記者隨意撥通了一個電話,佯稱想做一個大學英語四級證書。對方稱:『可以辦理,180元,如果要證書外殼還要再加50元。』並要求記者將學校名稱、身份證號碼等個人資料寫在紙上,放入道裡區沃爾瑪超市的免費密碼存物櫃中,拿到證後再將錢放入櫃中。記者詢問:『這樣交易不怕顧客不給錢嗎?』對方十分得意地說:『你不是將資料都給我了麼?如果沒有拿到錢,我們就根據你的資料到學校、教育部門去舉報你。這種交易方式大家都放心,我們一直是這樣做的,還沒有遇到敢不付錢的人呢!』
隨後記者又撥通了10餘個制假證的電話,對方均要求以超市的免費密碼存物櫃為交易場所。
對此,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的趙瑞政所長表示,超市提供的免費存物櫃是自助形式的,對於顧客存放什麼物品並沒有規定。而不法分子利用存物櫃進行交易,就是看中了這種交易方式可以實現雙方不見面,比其他方式更加安全。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對這些地方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