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9日電 題:牡丹江市招商引資工作回眸與展望(上)
2005年,應該在牡丹江市招商引資歷史上記下濃重的一筆。
這一年,在經歷了探索啟動、鞏固調整階段後,處在戰略推進期的我市招商引資工作開始突破瓶頸,一些難題開始破解:市直招商漸出低谷、項目質量有所提高、利用外資名列全省前茅。
回望牡丹江市招商引資路上深深淺淺的足跡,我們可以在平直印痕中辨認前行的路標,也可以從彎曲的腳印中尋找到教訓和警示。
1985年,牡丹江市引進第一家域外投資企業——香港投資的廣保乾洗店,這家投資總額不過十幾萬美元的小小乾洗店,拉開牡丹江市引資工作的序幕。在此後5年的探索中,牡丹江市引資工作基本上處於自發狀態,客商來了,我們按程序嚴格審批,重外貿、輕外資,重引進、輕服務的情況比較普遍。此間進入牡丹江市的外來投資企業以中小型服務業和資源加工型企業為主,投資額度低,牽動能力弱。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國家利用外資的優惠政策進行了頻繁調整,對牡丹江市招商引資工作產生了重大影響,利用外資項目由高峰期的每年近百項下降了70%,實際利用外資也下降了50%以上。在這10年間,牡丹江市招商工作處於鞏固調整階段,功夫下得不少,招商效率不高,但有兩家標志性企業落戶牡丹江市,成為牡丹江市招商歷史上較有影響的大事。
其一,1993年2月,包袱沈重的牡丹江電視機廠與深圳康佳電子集團合資組建了注冊資本為3000萬元的牡丹江康佳實業有限公司。合資當年實現產值、銷售收入、利稅、上繳稅金大幅增長,到2003年『牡康』的固定資產增長7倍多,生產量由10萬部躍昇到百萬部,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4億元、利稅2.15億元,並衍生出康佳電器、華力包裝、華昇包裝、華要器材公司4家企業,帶起11家生產企業為之配套,帶動相關產業實現產值5000萬元、利稅500萬元,『牡康』及其配套企業提供就業崗位2000個,創造了『牡康模式』。
其二,1994年7月,牡丹江造紙廠與世界500強之一的韓國大宇公司達成合資合作協議,成功引進韓資3897萬美元,興建了大宇制紙有限公司,成為當時省內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結束了牡丹江市沒有引進大型企業的歷史。大宇制紙落戶牡丹江市曾遇到過重重阻力,市委、市政府為此專門召開過現場會,歷盡千辛萬苦的『大宇』也確實不負眾望,2000年-2004年累計上繳稅金1.95億元,實現利潤2.14億元,且延伸了樹脂廠的產業鏈,引來了吉林盤石重質碳酸鈣項目。『大宇』的落戶還有著更廣泛的社會效益,今天,它已成為牡丹江市對韓經濟技術合作的紐帶與橋梁,成為全省利用韓資的典范。 2000年,牡丹江市成立招商引資領導委員會辦公室,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提出實施招商引資戰略。以此為標志,牡丹江市的招商引資工作進入戰略推進期。
從這時開始,牡丹江市實施的招商戰略經歷了不斷反思、不斷完善的過程,招商目標市場從無到有,招商重點也經歷了從城建到商服到工業的轉變:『濱江花園』、『世紀家園』、『時代廣場』拔地而起,成為市民眼中經營城市的代表作;引進日本協力基金1200萬美元建成的污水處理場,成為全省利用日本協力基金最好、最大的項目;利用韓國政府貸款4750萬美元修建的201公路項目,完成了牡市與各縣(市)高等級公路的全連通。大商集團、肯德基、大福源、黑天鵝、麥當勞、世紀聯華、國美電器,7大商業巨頭成熟的經營理念、運作模式和經營業態,使牡丹江的商戰更趨於理性。『佳通輪胎』、『中奧毯業』、『天輪鋼絲』、『中源焦化』、『東楊木業』、『東北化工』、『鑫利化工』接踵而至,為我市經濟發展增添了活力,使我市的工業項目大幅增加,引進資金結構更趨合理,在全市十大骨乾工業企業中,樺林佳通、鏡泊啤酒、大宇制約、中源焦化、富通空調5家外來投資工業企業的銷售收入、應繳稅金、實現利潤均已佔到全市十大骨乾企業的一半以上,可以說,外來投資企業已支橕起牡丹江市經濟的『半壁江山』。
20年的招商努力,為牡丹江今天的經濟發展奠基。2005年,我們終於采擷到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