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9日電 近期,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及醫療保險制度的討論,使得人們再度將目光關注到了商業保險上。無論市民態度如何,保險還是一步步地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各種保險公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大家對保險代理人的看法也是眾說紛紜,形形色色的保險『霸王條款』也存在多年。那麼,在市民的心目中對保險條款和合同是如何看待的呢?上周,創信市場調查公司對此進行了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近六成的市民對保險代理人所講述的條款能夠理解,但是僅有21.9%的市民認為保險合同中的條款是合理的,將近59%的人認為保險合同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是保險公司免除責任過多。明年有52.9%的人打算購買保險,而最想購買的險種則是有關健康方面的險種。
『霸王條款』要修改
調查顯示,購買保險時,僅8.7%的受訪者對於保險合同條款『完全理解』,52%的人表示『比較理解』,而選擇理解程度『一般』(31.5%)、『不太理解』(7.5%)甚至『完全不理解』(0.3%)的人合計達到了39.3%。在對於合同條款都不甚了了的情況下,就貿然地簽下合同,不知這樣的投保人發生理賠需要時,誰來給他們一個公道的說法?
自從『霸王』一詞為人所熟知後,保險業似乎總和它有著『難解的淵源』,保險『霸王條款』時常成為各級抨擊的靶心。這一現象在本次調查中也似乎得到了印證,僅21.9%的受訪市民認為現行的保險合同條款『基本合理』,而64.3%的人覺得『有部分條款不合理』,8.6%的人表示『存在明顯不平等條款』,1%的人甚至認為『條款完全不合理』,三者合計即73.9%的人認為現行保險合同條款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現象。具體說到現行條款的不合理處,市民的意見卻出奇的一致:『保險公司的免除責任過多』(59%)和『排除了消費者的部分權利』(23.2%)共獲得了82.2%的『投票』。
理賠經歷『有點煩』
在參與本次調查的所有購買過保險的市民中,有30.3%的受訪者有過理賠的經歷。對這一人群的進一步調查顯示,70%曾理賠過的受訪投保人,購買保險時和理賠時對險種的理解『有點差別』,另有8.1%和0.9%的人甚至表示『差別很大』和『完全不同』,三者合計達79%;而選擇『完全一致』的人僅佔21%。
那麼,具體的理賠過程是否順利呢?雖然條款理解有差別,但多數人(65.8%)表示理賠還是『比較順利』(52.6%)或『非常順利』(13.2%)的,但也有21.6%的人選擇了『一般』,另有8.7%和3.9%的受訪者表示『不太順利』或『非常不順利』,較負面的評價佔到34.2%。也許我們可以理解為,保險公司更善於在事後『安撫消費者』。
因此,鑒於目前保險行業並不完全規范,當事人雙方對保險險種、條款經常發生理解不同的事,給理賠帶來一定的麻煩,因此,『保險公司的信譽』成了消費者在購買保險時最先考量的因素,其受選比例達到48.4%;其次,『保障額和利益』以45.7%的比例成為投保人第二看重的要素,而『保險經紀人的信譽』、『保險費』等其他選項,受選比例均低於3%。
過半人明年欲購保險
對受訪市民現行已購買的保險險種(多選)調查顯示,有71.5%的人購買了人壽保險,其次意外保險(54%)、養老保險(47.4%)和健康保險(36.2%)也是市民主要的選擇。如果從市場佔有率來看,這四種主要商業保險分別佔24.7%、18.7%、16.4%和12.5%。當被問及『假如明年購買保險,首先需要購買的險種是什麼?』時,四大主要險種依然不變,但健康保險(如醫療保險)的需求率一下子猛增到33.5%,而人壽保險(18.6%)、意外保險(18.3%)和養老保險(14.8%)分列第二至第四位。我們可以推測,今年以來,對於社會基本醫療保險改革的種種微詞與否定,讓人們『為自己的健康買一份保障』的需求空前高漲。
至於明年是否打算購買保險,52.9%的受訪者均選擇了肯定的答案,而明確表示不會購買的只有17.8%。可見,隨著社會基本保險體制的不斷完善,市民對於商業保險的需求日益增大,買保險成為『給生活買保障』,保險市場也將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