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日電 椰風、海韻、陽光、沙灘……海南以其獨特的氣候條件和自然資源,打破了中國傳統的『居家養老』模式,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老人前來『貓冬』。尤其是哈爾濱的一些老人們,每到冬季就像候鳥一樣紛紛飛向三亞,使這裡形成了一個『東北老人區』,老鄉們快樂地過著『異地家鄉生活』。近日,記者對冰城老人的三亞『貓冬』生活進行了了解。
入冬,5000位『候鳥老人』飛往海南
哈爾濱老人去南方『貓冬』始於五六年前,當時多數人都是以旅游觀光為目的,逗留時間較短,近兩年發展為以度假越冬為主。
據黑龍江康輝國際旅行社副總經理韓玉鵬介紹,常年生活在北方的老人都比較向往大海、沙灘、溫暖的氣候、濕潤的空氣和南方的風光,於是,伴隨著消費觀念的變化,冬天前往海南、雲南等地旅游的老年人越來越多,他們並不滿足於十天八天的短期旅游,一些南方海濱城市便紛紛建起了養老院、老年公寓、家庭旅館等,為這些『候鳥老人』提供棲息地。每到冬季,從哈爾濱到海南的旅游報價比其他季節便宜,而客流量又不像『黃金周』期間那麼大,老人們便紛紛從冰天雪地飛往椰林海景。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哈市大約有近5000位『候鳥老人』飛往海南避寒。
哈爾濱市的各大旅行社都不約而同地推出了『越冬團』,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海南省,時間從1個月到6個月不等。旅行社的報價也不相上下,日期多為一個月,包括單程機票、吃、住,每人的花費大約在2500-2800元左右,再加上旅游景點的門票費用,平均每人的花費3000多元。老人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延長住宿的時間,或者在當地找一家東北老人聚集的公寓,一住就是半年,春節都不願回家鄉過了。
冰城老人三亞為東北人建『家』
越來越多的哈爾濱老人到三亞養生避寒,不但給三亞帶來了巨大商機,還帶動了許多冰城人來到這裡為家鄉人服務。今年61歲的冰城老人孫非,是哈市香坊區教師進修學校的一位退休教師。2002年冬天,他飛到三亞,創辦了一處『東北老年人休閑中心』,從那以後,這裡就變成了東北老人的『家』。
孫非老人在崗時,曾受單位指派到北戴河辦過多年教師休養所。退休後,他看到哈爾濱有許多老年人一到冬季就飛往南方,過『候鳥式』生活,可有的老人害怕到了南方人生地不熟,會不習慣那裡的生活,他便萌生了到海南創辦老年人休養場所的想法。身邊幾位老伙計也鼓勵他道:『你去海南建渡假村,我們一定跟著你!』有了這些老朋友的支持,2002年冬天,孫非飛到了海南,一邊沐浴冬天『夏日』的陽光,一邊進行調查研究,走訪在那裡的家鄉老年人,在三亞河東區紅沙鎮海邊,他租了一棟3000多平方米的樓房,辦起了『東北老年人休閑中心』。
哈爾濱和海南三亞相距遙遠,單槍匹馬,要辦一處休閑中心,困難重重。資金不足,他把自己多年的積蓄拿出來,籌集了20多萬元,將房間進行了簡單裝修,為每個房間安上熱水器,買來床和被褥;人手不夠,他把親屬動員來幫忙;為了使家鄉人吃上可口的飯菜,他特意從哈爾濱聘請來廚師,一日三餐調著樣地做東北菜;老年人出門行走困難,孫非就定期包車安排他們到各景點游玩,豐富他們的生活;春節期間怕老年人想家,他又組織大家排練節目,搞各類競賽,保健知識演講等活動……
隨著休閑中心口碑四處相傳,來這裡休閑居住的老年人絡繹不絕。每當看到這些老年人幸福的笑容,孫非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滿足感,他告訴記者:『每名老人在這裡連吃帶住的費用每月僅600餘元,我創辦這個休閑中心,為的不是賺錢,而是在它鄉異地為家鄉更多的同齡人提供服務,減輕兒女們的負擔,一想到這些,我感到無比的喜悅和自豪。』
『候鳥老人』心願:健康快樂
在『東北老年人休閑中心』居住的老年人都來自哈爾濱,他們當中最大年齡已有84歲,最小的人也年近花甲。大家從遙遠的家鄉到這裡,都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健康和快樂。
今年74歲的老人呂秀泉已在『休閑中心』住了三個冬天,在這三冬中,他的老年病不但出奇地見好,離休後的寂寞和失落感也悄然消失了。呂老告訴記者,他是哈爾濱歌劇院的老文藝工作者,離休後,一下子閑下來很不習慣,心腦血管病也越發嚴重,聽老戰友說海南氣候好適合養病,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到了『休閑中心』。到這裡,他與同齡的家鄉人相伴,還有以往工作中交往的朋友,大家打開『話匣子』一聊就是一天。這裡的老年人生活很有規律,也很充實。每天早上大家集體出操,有的打拳,有的舞劍,有的跑步,有的跳操,晨練後大家有說有笑地回『家』共進早餐。白天,『休閑中心』組織大家打麻將、下象棋、打乒乓球,玩到興致高時,大家就圍在旁邊當裁判,給雙方鼓氣,競技者更是不讓你我,爭得面紅耳赤,一天過得很有意思。快到春節了,兒女們一天幾遍電話催老兩口回家過年,可老兩口捨不下這美麗的風光和這些老伙伴,決定春節就在三亞過了。為了能永遠記住這段幸福的時光,他還譜寫了《健康快樂賽神仙》和《永恆的春天》兩首歌曲呢。
『來這裡剛剛兩個月,就交了許多老朋友,多年來孤獨寂寞的生活終於結束了。』今年84歲的老人李忠誠,11年前老伴去世,多年來他一直在兩個兒子家住,由於有骨質增生和氣管炎等病,一到冬季李老沒法出家門,在家十分寂寞。今年跟著老朋友到了三亞,他很快就融入到群體當中,他和一位老弟同住一居室,兩人有說不完的話。閑暇時,他主動給院子打掃衛生,聚會時得到了大家的稱贊,春節聯歡會,大家都各顯技能,他也准備了兩段京劇亮亮相。李老快樂地說:『到了這裡,痰沒了,腿也不疼了,最主要的是有說話和玩的伴兒了,我呀覺得晚年生活也有意義了!』
『候鳥老人』給三亞帶來商機
家住道裡區民安街的楊喜貴老人已在『休閑中心』住了三個冬天,2005年10月,他再次飛到三亞後,花20萬元買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樓中樓住房。他將房子裝修一新,邀請孩子們共同來此過春節。為了表達他對這裡的喜愛之情,他賦詩一首:『天涯海角安個家,屋內閣樓不太大,留給兒孫常來此,人生走累解解乏。』
像楊老這樣在三亞買房的哈爾濱人不佔少數,據哈爾濱人王濱介紹,因為她有嚴重的心髒病,三年前來到三亞,在河西區明珠花園買了一套70多平方米的住宅,那年僅花了5萬多元。可纔三年工夫,房價整整翻了一番。據介紹,河東區新建的單洲小區,有三分之二的新房被哈爾濱人購走,其中很大一部分購房是用於度假和養老。隨著越來越多的哈爾濱人遷居三亞,在河東區自然形成了一條面向東北人的買賣街,在此做生意的人都是哈爾濱人,有開餃子館的,有做殺豬菜的,有賣燒餅的。在這裡,大家吃的是家鄉味兒,聽的是鄉音,偶爾有熟人相遇,驚喜不已。
三亞正成為哈市老年人心目中的『人間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