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黑龍江七成天然濕地受到保護 保護管理網絡初步形成
2006-01-04 09:10:4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康鐵東 賈紅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哈爾濱1月4日電 『十五』期間,作為國家濕地保護工程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的重點實施區域,我省濕地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得到了持續快速發展。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自然保護區166處,面積達518萬公頃,佔省國土面積的11.2%。其中,建立國家級和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達到40處,總面積達313萬公頃,近70%的天然濕地被納入保護區進行嚴格保護,初步形成了覆蓋全省的濕地保護管理網絡。

  十五期間,黑龍江省濕地保護工作每年都有新進展。2001年,我省完成了濕地資源調查工作,摸清了濕地家底;省政府成立了濕地保護領導小組。2002年,三江、興凱湖、洪河三處濕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2003年《黑龍江省濕地保護條例》正式施行,我省成為國內第一個出臺濕地保護法規的省份;安邦河省級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啟動,成為我國首批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試點單位。2004年,在全國濕地保護管理工作會議上,我省濕地保護取得的成績得到了國家林業局的表揚;省政府辦公廳轉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濕地保護管理的通知》,為今後一個時期我省濕地保護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2005年,撓力河和七星河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獲得國家投資。『十五』期間,我省濕地理順了濕地管理體制,明確林業作為濕地行政主管部門。開展了流域濕地保護,重點在松花江、嫩江、烏蘇裡江、撓力河和七星河等流域搶救性建立了一批濕地自然保護區。雙鴨山市、大慶市、鶴崗市,以及集賢縣等市(縣)成立了濕地保護管理機構,初步形成了覆蓋全省的濕地保護管理網絡。

  同時,『中國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可持續利用』以及『白鶴GEF項目』等國際合作項目在我省順利實施,為我省提供了濕地保護資金和先進的技術管理理念。

  十五期間,黑龍江省自然保護區建設也經歷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過程,搶救性地建立了一批自然保護區。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自然保護區166處,面積達518萬公頃,佔省國土面積的11.2%。開展了三江、興凱湖、撓力河等一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了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建設,保護管護水平大幅提高,保護區建設由注重數量的增長轉向注重質量的提高。伴隨著保護區建設步伐的加快,全省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大力加強,物種資源得到較好保護和恢復。根據國家規劃,我省開展了東北虎棲息地保護,建立了中俄東北虎通道和監測站,使東北虎分布范圍有所擴大。目前,已經在全省10個市縣發現野生東北虎的分布。並加大了重點保護物種的人工繁殖力度,繁殖出我國最大的東北虎人工繁育種群、最大的丹頂鶴人工半散放種群。推動黑熊、梅花鹿、馬鹿、林蛙、野豬、?等經濟物種的馴養繁育工作,逐步實現從利用野外資源為主向培育利用人工資源為主轉變。

責任編輯:劉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