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4日電 2005年1?10月份,哈爾濱道裡區通過有關部門勞務派遣、就業一條街和職業自選大廳三大平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8642人,勞動力安置在道裡區創造了不挑不揀4小時上崗的新速度。
道裡區針對每年平均增加兩萬人的就業壓力,采取應對措施,確保剩餘勞動力進入良性循環。他們先後與大連、北京、深圳、東莞、惠州等勞動力缺乏城市建立政府間勞動力輸出渠道,引導城鄉求職人員走出省門到外埠就業,有740多人走進了南方的TCL集團、諾基亞、聯想電腦、長虹電子、中集集團等13家知名企業,成為產業工人。充分發揮撫順街勞動力市場的資源優勢,加大對市場的規范管理,取締8家資質不全、信譽低、不具備勞務中介的機構。一年四季每月在全長1400延長米的撫順街舉辦用工大集,提供雙選崗位信息1.5萬個,每次大集都有2000多家用人單位參加選人,一年有10000多名城鄉勞動力或高級管理人纔在大集選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政府投資建立一個基地、一個大廳。創辦國家級SIBY培訓學校,重點培養經營管理的小老板,先後有720名經理、廠長和董事長在創業班裡得到系統培訓。在17個街道辦事處免費開辦編織、布藝、絹花制作等技術培訓班,使13050名下崗、失業人員學到一技之長。由政府投資建立就業信息大廳,無償提供崗位信息,無償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用工洽談場所,使得到政府培訓的人達到不挑不揀4小時上崗。
據了解,到2005年10月末,道裡區已為18642人創造了就業崗位,其中安置『4050』人員1560人,為下崗、失業人員發放小額貸款1087.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