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歷時43年舉辦32屆 冰燈游園會將成為歷史?
2006-01-08 07:03:5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徐朝 趙政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8日電 坐落在哈爾濱市兆麟公園內的我國第一個冰燈藝術展覽館在本屆冰雪節期間開館,展出哈市珍貴的冰雪藝術史料近千件,詳細地回顧了冰燈游園會43年走過的歷程。據了解,近日哈市道裡中心區改造規劃出臺,規劃中兆麟公園將被改造為一個開放式的公共空間。作為目前世界上形成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大型室外露天冰燈藝術展的兆麟公園冰燈游園會可能成為歷史。目前正在舉行的第32屆冰燈游園會可能是最後一屆。

  對此,有關人士認為,這是城市發展的必然。公園開放是一個城市文明的象征,而隨著哈爾濱市冰燈藝術的發展,冰燈早已經走出了『圍牆』,成為哈爾濱市冬季街頭的一道靚麗的風景。同時,無論怎樣發展,作為哈爾濱冰燈藝術發源地的兆麟公園都將會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冰雪藝術是我國古代在北方民間冬季流傳的一種藝術形式,它的出現與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實踐緊密相連。據文字記載,清代以前,松嫩平原上,鄉村喂馬的農夫和松花江沿岸捕魚的漁夫,在冬季的夜間為了堅持生產,常制作冰燈作為照明的用具。那時的冰燈,制作方法十分簡單。把水倒入桶中進行冷凍,在水未凍實之前,把桶拿入屋中略微加熱,使桶與冰自然分離,拔除冰塊,鑿開頂心,倒出中間未凍的冰水,使其成為中空的冰罩,將油燈放入其中,便不會被寒風吹滅,那時的冰燈還只是一種生產輔助工具。後來冰燈從生產領域中分離出來,成為人們觀賞的藝術品。

  提起哈爾濱的冰燈,就不能不提起兩個人,曾任哈爾濱市委第一書記的任仲夷和市長呂其恩。上世紀60年代,正是中國的經濟困難時期,任書記到廣州看見冬天的花市熱鬧非凡,就想著如何能在經濟困難時期,豐富人們文化生活。1963年冬天,任書記和呂市長到哈市香坊區檢查工作,看見一戶居民家門前擺放了一個冰跎,裡面點著蠟燭,非常漂亮。於是突發靈感,回到家後就發動家人把桶、盆都搬了出來開始凍冰燈,並在水裡加上各種顏色的墨水制成各種顏色的冰燈,壘成不同形狀擺在哈爾濱市委門前。這些冰燈晚上看起來特別好看,於是堅定了任書記和呂市長要辦冰燈游園會的信心。

  第一屆冰燈制作時,當時在兆麟公園負責組織文化活動的張永濱擔任起了冰燈設計制作任務。張永濱介紹,那時不從松花江取冰,而是用鐵桶凍。由於以前沒有制作過冰燈,他們就到漁夫家學習凍冰技術。後來,他們就從家裡把水桶、大鐵盆等裝水的容器都拿到了兆麟公園,在水桶底部放一根木棍,上面釘根釘子,用來插蠟燭。把裝滿水的鐵桶放在外面凍,但桶裡的水不能凍實,只要鐵桶的四周凍結20多厘米的時候,就把鐵桶抬到屋內,化上一段時間,待鐵桶和冰塊脫離後,把冰塊從桶裡弄出來,在准備好的鐵釘上插根蠟燭,冰燈就做成了。

  張永濱回憶說,當時他們的工作人員夜以繼日地研究,做模具,大年三十都沒回家,用白鐵皮制作三角形、菱形、五角星形的鐵桶。終於在農歷正月十五那天組織起哈爾濱首屆冰燈游園會,展出用模具凍制的冰燈上千盞,或掛在樹上,或擺在公園的小河上。用廣告色加以涂飾,並且還有一個與實物大小一樣的雪雕大象於元宵節前夕對外展出,一時間轟動全城。

  張永濱非常自豪地說,當時在兆麟公園的晚上,人山人海,游人走路都很困難,前來買票的人都排起了長隊。冰燈游園會原定的展覽時間是3天,由於觀看的市民絡繹不決,延為6天,共接待了游人25萬多人次,甚至有盲人前來摸燈『觀看』。

  當時人們的文化生活較貧瘠,冰燈的出現,活躍了人們的生活,哈爾濱市決定繼續舉辦冰燈游園會。1964年的第二屆冰燈游園會,從形式到內容都有了顯著的提高,開始采用松花江的天然冰塊為材料,冰的透明度大大增加,這使得哈爾濱冰燈發生了轉變,掀開了中國現代冰燈藝術的新篇章。冰燈的種類大大增加,制作了冰建築和人物、植物、動物冰雕,冰雪藝術的內容在探索中有所拓展,出現了中國第一座大型室外冰雕——4米高的工農兵群像、中國第一座大型冰建築——7米高的方形紅旗塔和中國第一個大型人工冰瀑布——20米高的珠穆朗瑪峰。

  1965的第三屆布置了兩區一園。工業區有冰制石油井、冰制石油罐。冰河上還用冰砌了座10米長、3米寬的水電站,它既是游人過往的橋梁,也是農業水利化的象征。農業區以冰雕麥穗、鯉魚制成的豐收塔為主景,其四周是豬、雞、羊和苞米、白菜、辣椒等動、植物冰雕。

  第四屆是按展覽館的形式布置的,每個區或館大體圍繞一個中心,如工業、農業、商業服務等,這樣便有了系統性。

  據張永濱介紹,由於當時社會形勢的影響,冰燈藝術的取材范圍較窄,反映政治內容的較多,而考慮藝術效果的較少。雖然這段時期的冰燈會特別強調思想性,但這棵破土四年的嫩芽在文化大革命中也未能幸免,哈爾濱的冰燈游園會被稱為是『封、資、修的大雜燴』,而被停辦。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中斷了十二年之久的冰燈游園會於1979年元旦再度接待游人。自此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冰燈游園會的規模逐漸擴大,內容愈加充實,藝術水平和制作方法不斷提高。1981年秋,哈爾濱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搞好冰燈游園會,活躍哈爾濱人民冬季文化生活,當作全市人民生活的一件大事來抓。 1982年—1990年第八屆至第十六屆冰燈游園會,哈爾濱冰燈進入成熟階段。選材范圍廣,由現代擴展到古代,由中國延伸到世界,上下五千年,東西十萬裡;天文、地理、歷史、科技;遠古的蠻荒、現代的文明、未來的暢想……還運用了光纖技術、微機技術等高新技術,使冰燈的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其造型壯麗、燈光美妙、色彩絢爛,形、光、聲、色的綜合效果充分調動了游人的視聽感覺。並且冰燈在注重觀賞價值的同時注重增加其參與性,如建滑梯,造迷宮,制造其他既能看又能玩的冰景,給游人創造更多的參與冰燈會的機會。從此,冰燈不僅豐富了哈爾濱市民的文化生活,還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1985年哈爾濱以法律的形式確立第一個地方性的文化節日冰雪節,使冰雪藝術進入了成熟階段。那時有條件的家庭外地來了客人,都要領到兆麟公園看看冰燈。

  1991年第十七屆至2000年,哈爾濱冰燈進入了繁榮時期。每屆冰燈會的用冰量都在20000立方米左右,1500餘件作品把兆麟公園裝點得琳琅滿目、色彩斑斕。1998年第二十四屆冰燈游園會以20500立方米冰的宏大規模被載入《吉尼斯世界之最大全》。1999年的第二十五屆冰燈游園會的48.62米長的巨龍飛舞又創造了世界吉尼斯記錄。

  據哈爾濱市冰燈藝術博覽中心主任王旭海介紹,目前,哈爾濱市冰燈游園會的現狀不容樂觀,其它省市紛紛建設冰雪景觀,部分城市已開始到哈爾濱市宣傳冰雪旅游,對哈爾濱市的冰燈市場衝擊很大。『冰燈的發展在於創新』王旭海說。他表示,目前的冰燈還停留在較粗放的管理和制作階段,在國外,有的冰雕藝術已開始內雕,即在冰景內側進行雕刻,運用現代科技,讓冰燈藝術得到昇華。王旭海希望,哈爾濱市的冰雪景點能抱成一團,發揮哈爾濱市的冰雪優勢,把冰雪產業做大做強,冰燈游園會要一直辦下去。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