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亂收費、超標准收費 6年來哈爾濱農民負擔首次反彈
2006-01-09 01:42:58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9日電 2004年,黑龍江省率先進行了以『一免兩補』為核心的農村稅費改革,農民負擔大大減輕。但減負工作並非完事大吉,不僅仍然存在增加農民負擔的問題,有些還比較嚴重,甚至出現了反彈跡象。自1999年以來,農民負擔在6年大幅減輕後,去年首次出現了增加。

  連續6年降低,去年突然增加,農民負擔『欲罷不能』

  2005年11月中旬,哈爾濱市委、市政府組織有關部門組成5個聯合檢查組,對全市36個鄉(鎮)76個行政村的農民負擔情況進行了抽查。結果顯示,2005年全市農民負擔總額約1.1億元,農民人均負擔25.5元,繼續保持較低水平。但農民負擔卻出現反彈,農民人均負擔較上年增加近10個百分點。這是哈爾濱市農民負擔自1999年到2004年持續6年大幅減輕後的首次增加。

  據統計,1999年哈爾濱市農民負擔總額為11.12億元,到2003年逐漸降至6.478億元。2004年,哈爾濱市進行了以取消農業稅為核心的稅費改革,農民負擔總額降到歷史最低的1.083億元,降幅為83.3%。與此同時,鄉鎮機構也進行了以精編減人為目標的體制改革,全市鄉鎮行政人員由改革前的7440人減為5997人,事業單位人員由7803人減少到5533人,分別減少23.43%和30%。加上農村義務教育投入實行『以縣為主』、中小學收費『一費制』等措施,從理論上講,農民負擔應該是持續減輕的趨勢。

  然而,全市農民負擔卻在『不可能』的前提下『突然』增加10%,讓農民負擔問題欲罷不能,並成為各級黨委政府的『沈重負擔』。

  三亂收費不止,擠佔專項資金,增加農民負擔舊術新招

  全市農民負擔總額增加,亂收費、超標准收費是主要成因。

  據調查,有關文件規定每村每年公款訂閱報刊費用不能超過1500元,但有些部門卻額外向村裡攤派100元至500元的報刊費用,用以訂閱行業報刊。一些地方的電業部門在更換變壓器等設備時,仍要求農民出資。電信部門將城郊農村居民視同城鎮居民收取20元的電訊月租費。不少鄉鎮向建房農民收取60元至200元行政事業性收費,大大超出20元的標准。個別運管部門,以不好區別是否營運為由,上路設卡對所有農機全額收取養路費。

  免征農業稅後,國家通過轉移支付對村級財力進行補貼,個別縣(市)及鄉鎮,通過各種借口和手段,截留、挪用、擠佔村級轉移支付資金。

  根據全市對2004年村級轉移支付資金的檢查通報,共查出違規資金2004.5萬元,佔全部資金的16.6%。其中,方正縣滯留村級轉移支付資金121.78萬元,佔總額的31%。通河縣截留村級轉移支付資金189萬元,佔總額的35.7%。巴彥縣18個鄉(鎮)截留村級轉移支付資金639.76萬元。依蘭縣達連河等7個鄉(鎮)挪用村級轉移支付資金151.18萬元。尚志市帽兒山等5個鄉(鎮)截留村級轉移支付資金41.8萬元。延壽縣延壽鎮將24.1萬元村級轉移支付資金借給個人搞養殖。

  從上述情況不難看出,部分縣(市)及鄉(鎮)正變著法子增加農民負擔,甚至將手伸向了國家對村級轉移支付資金這樣的專項資金。

  檢查連年不止,卻不觸及烏紗帽,誰為農民負擔問題負責

  減輕農民負擔工作,市委、市政府從沒有放松過,但卻一直沒有解決好,甚至出現反彈。

  有關人士認為,首先是部門利益作梗。從『三亂』上看,沒有哪家不是權力部門,沒有哪項收費不惠及部門本身。正是部門利益,讓這些部門的領導對增加農民負擔的亂收費行為,視而不見甚至姑息縱容。

  其次是行政亂作為。截留、挪用、擠佔村級轉移支付資金,沒有政府的決定,或者沒有主要領導的同意,肯定行不通辦不到,一般的政府工作人員也沒有這個膽量。所以,農民負擔問題解決不好,個別地方政府的亂作為責無旁貸。

  最關鍵的是,哈爾濱市目前針對農民負擔問題,沒有完善的法律監督機制,連年檢查流於形式,致使農民負擔問題成了『犯了再改、改了再犯』的『千錘百煉』。哈爾濱市應按照國家相關政策法規,制定哈爾濱市對涉及農民負擔案件進行責任追究的管理辦法。只有把一件件看似『平常』的增加農民負擔案件,追究到政府或部門負責人的頭上,農民負擔問題纔會有效遏止。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