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1日電 在9日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上,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完成的H5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的研制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填補了黑龍江省9年來民口科技項目一等獎空白。歷經20年的艱苦探索,哈獸研所走出我國禽流感疫苗研制自主創新之路。
技術儲備比世界超前20餘年
新聞提示:2004年春節前後,在東南亞一些國家造成危害後,H5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開始在我國部分省區爆發。50天後,中國打贏了這場舉世矚目的禽流感阻擊戰。有國外媒體猜測:『近50起高致病性禽流感,忽然一下子就沒了。是不是不報或瞞報了?難道中國有天兵天將嗎?』農業部部長杜青林在新聞發布會上擲地有聲:『不是中國有天兵天將。一是我們有組織優勢、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群防群控;二是我們依靠科學,有最好的禽流感疫苗做保障。』
禽流感是一種毀滅性動物疾病,1959年至2003年,全球除亞洲以外的地區有20多起大爆發給養禽業帶來重創。哈獸研所科研人員敏銳地意識到,禽流感病毒將會在國際上大規模蔓延,中國不能幸免。從1984年起,哈獸研所開始進行國內最早的探索研究,經過多年默默無聞的不懈努力,研制出了我國首套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專用試劑,建立了標准診斷方法,開始用於我國SPF雞群的監測。
1994年初,H5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的研制及應用項目負責人於康震回到哈獸研所工作,掛牌成立了國內第一個禽流感研究實驗室,開始對禽流感系列診斷方法,特別是迫切需要的預防疫苗進行研究。2002年,實驗室研制成功了禽流感分型診斷技術和H5N2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奠定了我國禽流感防控技術的基礎。其間,他們先後得到科技部國家攻關、973計劃、863計劃、農業部專項與948計劃、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化計劃及省、市相關科研計劃的立項支持,系統開展禽流感分子病原學、流行病學、免疫學、診斷技術、預防疫苗的研究,攻克了疫苗生產的技術與工藝,形成最高日產疫苗1500萬羽份的規模化應急生產能力。
也是在2002年,哈獸研所又瞄准新的目標——向H5N1禽流感疫苗攻關。如何纔能得到一個適合做疫苗的病毒株是一個重大難題。經過無數次的反復實驗,科研人員終於在2004年突破了H5高致病力禽流感滅活疫苗研制的重大技術瓶頸,在國際上首次研制成功了流感病毒反向基因操作疫苗——新型H5N1禽流感滅活疫苗,各項技術性能指標較H5N2滅活疫苗大幅提高,並對水禽形成有效的免疫保護。2005年1月開始,該疫苗在我國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阻擊戰中發揮出生力軍的作用。
有關專家說,哈獸研所從1984年就開始進行防治禽流感研究,技術儲備比世界超前了20餘年。
禽流感病毒存活一天,研究就不停息
新聞提示:始建於1948年6月的哈獸研所,是新中國建立最早的國家級獸醫科研單位。在中國工程院開展的我國20世紀重大工程技術成就的評選中,全國動物醫學研究領域評出的四大成就———『馬傳染性貧血病驢白細胞弱毒疫苗』、『豬瘟兔化弱毒疫苗』、『牛瘟綿羊化山羊化弱毒疫苗』、『牛肺疫兔化弱毒菌苗』全部是由哈獸研所主持或參與主持研制成功的。這些疫苗使我國先後在世界上消滅了牛瘟、牛肺疫,控制住了馬傳染性貧血病的蔓延。
科學永無止境,只要禽流感病毒在地球上存活一天,研究就會永不停息。哈獸研所所長、研究員孔憲剛說,對哈獸研所而言,沒有最好的疫苗,只有更好的疫苗。我們一鼓作氣,向動物疫苗的世界最高水平衝擊,於2005年1月和11月分別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H5亞型禽痘病毒活載體疫苗與新型H5亞型禽流感重組新城疫病毒載體二聯活疫苗,特別是新的二聯疫苗可同時防制H5高致病力禽流感和雞新城疫兩種重大A類疫病,安全有效、成本低廉、易於操作和實施免疫,技術在國際上居於領先地位,成為我國下一輪有效抗擊禽流感的新『撒手?』。
孔憲剛說,在禽流感阻擊戰中,他們對50起疫情迅速確診,為撲滅疫情贏得了寶貴時間。去年青海湖候鳥禽流感疫情突發後,在病毒來源與危害皆不明朗的情況下,科研人員深入疫區采集病料,通過分離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用科學數據證實引發候鳥疫情的病毒並非來自我國南方而是境外,消除了國際上有人將疫源地指向中國的不利影響,為全球禽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了具有重要價值的技術資料。在遼寧黑山疫情防控中,他們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了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確定了候鳥是疫源、病毒對人超前創新20年攻克世界難關———哈獸研所禽流感滅活疫苗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的背後
www.harbindaily.com 2006-01-11 01:03
本報記者何秀麗初霞
在9日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上,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完成的H5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的研制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填補了黑龍江省9年來民口科技項目一等獎空白。歷經20年的艱苦探索,哈獸研所走出我國禽流感疫苗研制自主創新之路。
技術儲備比世界超前20餘年
新聞提示:2004年春節前後,在東南亞一些國家造成危害後,H5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開始在我國部分省區爆發。50天後,中國打贏了這場舉世矚目的禽流感阻擊戰。有國外媒體猜測:『近50起高致病性禽流感,忽然一下子就沒了。是不是不報或瞞報了?難道中國有天兵天將嗎?』農業部部長杜青林在新聞發布會上擲地有聲:『不是中國有天兵天將。一是我們有組織優勢、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群防群控;二是我們依靠科學,有最好的禽流感疫苗做保障。』
禽流感是一種毀滅性動物疾病,1959年至2003年,全球除亞洲以外的地區有20多起大爆發給養禽業帶來重創。哈獸研所科研人員敏銳地意識到,禽流感病毒將會在國際上大規模蔓延,中國不能幸免。從1984年起,哈獸研所開始進行國內最早的探索研究,經過多年默默無聞的不懈努力,研制出了我國首套高致病性禽流感診斷專用試劑,建立了標准診斷方法,開始用於我國SPF雞群的監測。
1994年初,H5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的研制及應用項目負責人於康震回到哈獸研所工作,掛牌成立了國內第一個禽流感研究實驗室,開始對禽流感系列診斷方法,特別是迫切需要的預防疫苗進行研究。2002年,實驗室研制成功了禽流感分型診斷技術和H5N2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奠定了我國禽流感防控技術的基礎。其間,他們先後得到科技部國家攻關、973計劃、863計劃、農業部專項與948計劃、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化計劃及省、市相關科研計劃的立項支持,系統開展禽流感分子病原學、流行病學、免疫學、診斷技術、預防疫苗的研究,攻克了疫苗生產的技術與工藝,形成最高日產疫苗1500萬羽份的規模化應急生產能力。
也是在2002年,哈獸研所又瞄准新的目標———向H5N1禽流感疫苗攻關。如何纔能得到一個適合做疫苗的病毒株是一個重大難題。經過無數次的反復實驗,科研人員終於在2004年突破了H5高致病力禽流感滅活疫苗研制的重大技術瓶頸,在國際上首次研制成功了流感病毒反向基因操作疫苗———新型H5N1禽流感滅活疫苗,各項技術性能指標較H5N2滅活疫苗大幅提高,並對水禽形成有效的免疫保護。2005年1月開始,該疫苗在我國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阻擊戰中發揮出生力軍的作用。
有關專家說,哈獸研所從1984年就開始進行防治禽流感研究,技術儲備比世界超前了20餘年。
禽流感病毒存活一天,研究就不停息
新聞提示:始建於1948年6月的哈獸研所,是新中國建立最早的國家級獸醫科研單位。在中國工程院開展的我國20世紀重大工程技術成就的評選中,全國動物醫學研究領域評出的四大成就———『馬傳染性貧血病驢白細胞弱毒疫苗』、『豬瘟兔化弱毒疫苗』、『牛瘟綿羊化山羊化弱毒疫苗』、『牛肺疫兔化弱毒菌苗』全部是由哈獸研所主持或參與主持研制成功的。這些疫苗使我國先後在世界上消滅了牛瘟、牛肺疫,控制住了馬傳染性貧血病的蔓延。
科學永無止境,只要禽流感病毒在地球上存活一天,研究就會永不停息。哈獸研所所長、研究員孔憲剛說,對哈獸研所而言,沒有最好的疫苗,只有更好的疫苗。我們一鼓作氣,向動物疫苗的世界最高水平衝擊,於2005年1月和11月分別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H5亞型禽痘病毒活載體疫苗與新型H5亞型禽流感重組新城疫病毒載體二聯活疫苗,特別是新的二聯疫苗可同時防制H5高致病力禽流感和雞新城疫兩種重大A類疫病,安全有效、成本低廉、易於操作和實施免疫,技術在國際上居於領先地位,成為我國下一輪有效抗擊禽流感的新『撒手?』。
孔憲剛說,在禽流感阻擊戰中,他們對50起疫情迅速確診,為撲滅疫情贏得了寶貴時間。去年青海湖候鳥禽流感疫情突發後,在病毒來源與危害皆不明朗的情況下,科研人員深入疫區采集病料,通過分離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用科學數據證實引發候鳥疫情的病毒並非來自我國南方而是境外,消除了國際上有人將疫源地指向中國的不利影響,為全球禽流感防控工作提供了具有重要價值的技術資料。在遼寧黑山疫情防控中,他們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了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確定了候鳥是疫源、病毒對人群威脅進一步增加等結論,為政府采取有效措施預防禽流感向人群傳播爭得了寶貴先機。
一手做好科研工作,一手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哈獸研所投身疫情撲滅與疫苗生產的主戰場,在疫情確診、監測、分析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及時、准確、翔實的科學與技術依據。
哈獸研是科研國家隊的好典范
新聞提示:哈獸研所逐步建立起系統、完整的中國大陸禽流感病毒種毒株資源庫及其流行病學信息數據庫,闡明了我國H5和H9亞型禽流感病毒的分子遺傳演化和抗原變異規律,為禽流感疫情預警預報、診斷試劑以及疫苗研制與使用提供了系統全面的理論依據,建立和完善了病原學、流行學、血清學、免疫學、分子病毒學、分子診斷技術等一系列技術與方法,研制出系列禽流感診斷試劑(盒),為我國有效防控禽流感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橕。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翟虎渠博士如此形容哈獸研所作為國家隊在社會公益研究領域的地位與作用。
翟虎渠說:『農業科研的國家隊,不僅要出品種、出重大技術,為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作出看得見、摸得著的貢獻;更要從國家和民族的長遠利益出發,開展事關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前瞻性工作,在國家一旦需要的時候能拿得出、打得贏,確保國民經濟和人民生命的安全。這也是國家賦予我們中國農業科學院的使命之一,哈獸研自主創新超前開展禽流感研究的事例就是一個很好的典范。』
20餘年來,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哈獸研所相繼自主開展了禽流感病原學、分子流行學、病原致病機理、病毒分子遺傳與變異等系統的基礎研究工作,形成了動物禽流感基礎研究的平臺,建立了系統的方法和技術平臺,直接推動和加速了檢測試劑、免疫疫苗的應用研究工作,並為動物其他病毒性傳染病以及人禽流感防控技術研究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借鑒和技術平臺,從整體上提高了我國其他動物重大病毒性傳染病研究的水平;在滿足國家需求的同時,還培養和造就了一支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專門從事動物病毒性傳染病科學技術研究的高水平科學家隊伍,促進了學科發展和國家研究基地的建設。
瞄准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期的科技儲備,哈獸研所逐步構建和形成了我國防控病毒性重大動物疫病的技術體系。同時,注重前沿技術不斷創新,在基因工程新型標記疫苗、免疫與自然感染鑒別診斷技術、高通量鑒別診斷技術等戰略必爭的前沿技術、關鍵技術領域,全力以赴爭取突破,不斷跨越。
150萬經費扶持禽流感疫苗研制
新聞提示:5年來,哈爾濱市不斷加大對哈獸研所禽流感疫苗研制項目扶持和服務力度,推動禽流感疫苗盡快進入產業化生產階段。同時,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對禽流感疫苗研制有功人員進行了表彰獎勵,對科研人員產生了巨大的激勵作用。
據悉,哈爾濱市先後啟動了4個重點項目,累計投入科研經費150萬元扶持禽流感項目研究。其中,2000年—2001年,投入30萬元,作為市級重大項目,支持哈獸研開展了『禽流感油乳劑滅活疫苗產業化前期關鍵技術研究』;2002—2003年,投入50萬元,作為市級重大項目,支持哈獸研開展了『畜禽重大疫病疫苗產業化及配套使用技術研究』;2005年5月,投入50萬元,作為市級重大項目,進一步支持『畜禽重大疫病疫苗產業化及配套使用技術研究』;2005年11月,啟動科技應急系統,特事特辦,投入20萬元,支持『H5亞型禽流感新城疫病毒雙價活載體疫苗產業化生產工藝優化條件研究』項目。
為及時解決研究中出現的問題,市科技局組成了專項調研組,經常深入哈獸研所進行現場調研,現場辦公;及時啟動科技應急系統,特事特辦,支持哈獸研迅速開展『H5亞型禽流感新城疫病毒雙價活載體疫苗產業化生產工藝優化條件研究』項目,推動禽流感疫苗盡快進入產業化生產階段;請專家幫助論證把關,進一步細化了新型疫苗生產工藝。
據了解,目前哈獸研所已研制出H5N1、H5N2、禽流感新城疫病毒活載體新型疫苗。H5N2亞型疫苗在全國轉讓了9家生產廠進行生產;H5N1亞型禽流感疫苗也在哈獸研所維科生物公司進行生產;新型疫苗已進入產業化生產開發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