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1日電 針對供熱企業申請熱費調整一事,黑龍江大學經濟學院由莉穎教授指出,在壟斷狀態下,企業千方百計要求提高供熱收費標准,而不會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積極性。熱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供熱企業不應該以贏利為目的。在現有的供熱體制下,供熱也不應該全靠市場調節。現行供熱體制中供需雙方的矛盾突出,根本原因是供熱體制跟不上供熱市場化的步伐和供熱單位服務質量低劣,而不是單純的供熱成本問題。
由教授說,供熱企業口口聲聲強調煤炭價格漲了,供熱成本加大,熱費自然要漲。可老百姓卻沒得選擇,熱是特殊商品,它的供應壟斷導致老百姓不能像買其它商品一樣貨比三家,或者要求退換。事實上現在的供熱質量很難保證,供熱企業缺乏市場監督。很簡單,一件商品沒有售後保證,不按照市場規律進行,那它也不應該依靠市場手段來調整價格。
由教授說,哈市南崗區和興路上的黑龍江警官學校的家屬樓,常年供熱不達標,住戶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此事,新聞媒體也曝光多次,可都無濟於事,供熱單位還是能少燒點就少燒點,寧可讓老百姓凍著,也不讓自己賠錢。政府沒有有效的措施來制約企業保證供熱質量,供熱企業卻將增加的供熱成本轉嫁到老百姓身上,這顯然不合理。
由教授認為,供熱在沒有商品化、貨幣化的時候,企業靠市場供需調節熱費還為時過早。當前,哈市還不具備供熱商品化的條件。要想實現供熱商品化,首先應該能夠做到像水、電一樣分戶計量。可是現在哈爾濱市具備了分戶計量的房子到底有多少?有沒有?事實上,就算是實現了分戶計量,也相當麻煩,因為時下技術上根本就不過關。據她了解,2002年到2004年間,哈爾濱市的供熱企業共為用戶安裝了兩萬塊供熱計量表,但一個采暖期過後這些表都成了廢表。原因是無論是國產表還是進口表,都不適應現有供熱系統條件下的『渾水』要求,水表用不了多久就被水中的雜質腐蝕糊死了。由教授說,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不了,就無法鼓勵老百姓用熱,讓老百姓心甘情願地掏腰包買熱。
由教授說她不贊成哈爾濱市熱費調整還有一個理由就是,目前現行的供熱方式和單位補貼制度還存在很大問題。一是社會公平得不到保證。有些單位的人不僅有工作,有工資福利,同時也享受著單位提供的供暖福利,而一些下崗失業人員、沒有單位的人員,則享受不到這個福利。第二大問題是,許多企業供熱設備陳舊及制度的原因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費,同時也激化了供需雙方的矛盾。
由教授介紹說,供熱體制改革必須引入市場競爭者,允許非公有資本等各種經濟成分的企業參與熱源廠和供熱管網的投資、建設、改造、經營等,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讓所有供暖企業都感受到競爭的壓力,從而自覺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這樣不僅有利於減輕市民的負擔、提高社會福利水平,也有利於減少能源消耗和建設節約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