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2日電(記者杜筱) 今天,一名70歲的房顫患者張某在哈醫大四院心血管內科接受了冷凍消融術,成為該項新技術的東北三省首位受益者。據介紹,該技術是采用零下75度液體冷凍病灶組織,病灶消融400秒鍾,使病灶細胞遭到破壞。此例手術的成功標志著心律失常、房顫治療又有了新方法。
張某患心律失常、房顫治療近10年,兩年來癥狀持續加重,稍一活動即心慌、氣短,1月12日到哈醫大四院求治。為避免傳統射頻消融治療采用熱能毀損病灶,使病灶部位心內膜同時受損易形成血栓,而且存在後遺效應使毀損組織增加導致房室傳導阻滯使心律緩慢的缺點,該院副院長李學奇教授決定對其實施最新的冷凍消融治療,在確定靶位後,立即在零下75℃時冷凍消融,400秒即可使病灶組織全部損傷,不損壞心內膜,無後遺效應,避免血栓形成及心律慢等並發癥,患者沒有任何疼痛感。
據李學奇教授介紹,房顫是導致心髒功能受損和引起腦血管意外的嚴重心律失常。臨床上對這些患者進行長期的藥物治療,但存在副作用大的隱患;應用起搏器治療,也只能針對某些特殊類型的房顫起預防作用;射頻消融治療是近年開展的新療法,但會因溫度過高而形成肺靜脈疤痕狹窄、血栓和其他並發癥。而冷凍消融不易產生血栓,對於房顫的治療有特別的意義。
責任編輯: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