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4日電 從在田間勞作的農民到在城裡有基業的老板,高山,這個20歲離家來到哈爾濱的農民,以他的自強不息和十幾年如一日的努力拼搏,圓了自己的創業夢,也帶給萬千進城務工者無限鼓勵。
1991年,20歲的高山經朋友介紹從家鄉綏棱縣克音河鄉向榮村來到哈爾濱。建築工地是他創業的起點。從打零工、出力氣到木匠活、瓦工活,那些年高山挨了不少累,但他的任勞任怨、踏實誠懇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漸漸地,施工方開始把一些活交給他負責,讓他來組織人乾。高山實現了從自己出來乾到帶人出來乾的第一次轉變。高山為人『講究』,不但與大家同甘共苦,誰遇到難事他還盡心幫助,很快,在鄉親中間樹起了威信,跟他出來的人也越來越多。
『帶人出來可比自己單乾操心多了。』回想那時的經歷,高山說『終身難忘』,記得最難的一次是1993年,100多個家鄉父老跟他在哈爾濱南崗區一個建築工地乾活,由於承包方遲遲不給兌現工資,大家連飯錢都沒了,眼瞅要『斷頓兒』,急得高山滿嘴起泡。幸好一位通過打工認識的黃大爺借給他2000元錢,纔渡過這次難關。這件事,讓高山一則欣慰:城市不但需要農民工,城裡人更能夠發自內心地接納他們;二則立志:一定要自己當老板,給進城農民更好的務工環境。
隨著在城裡一點點站穩腳跟,高山在家鄉的威望也越來越大,撲奔他進城打工的農民也從本村本鄉擴展到全縣各地,最多時達到300多人。1998年,在哈市各大建築工地已小有名氣的高山領著鄉親們承包了新加坡大酒店『夢幻樂園』的力工和木工活。這個活兒雖然沒掙太多錢,卻讓他邁出向老板目標進發的第一步,開始了他人生的第二次轉變。隨後,從單個工種到分體項目再到整體項目,高山包的活兒越來越大,創業的路也越走越寬,到2000年,他投資創辦的建材廠開工,高山終於圓了多年的老板夢。
陽光總在風雨後。如今,高山已是3個企業的老板,在城裡安了家,有了孩子。好幾個當年跟他一起出來創業的鄉親也都成了小老板,過上了在城裡有房有車的幸福生活;還有一些人在他的提攜下實現了從農民工到白領的跨越,做項目經理或企業高管,月薪都在三五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