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5日電 1月14日,首期『龍江論壇』上,楊光教授『正確把握自己,纔會擁有快樂人生』的觀點引起了廣大聽眾的共鳴。演講結束後,身材高大的他在眾多熱心聽眾包圍中依然十分醒目。利用他短暫的休息時間,記者和他攀談起來。
今年50歲的楊光教授始終致力於行為科學的研究。他認為,行為科學特別是個體行為與健康人生這個問題,不是簡單的心理學問題,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逐步滲透到每一個社會角色的行為問題。個體怎樣對待自己的需求,個體怎樣對待自己的壓力,個體怎樣對待自己的公平感受,自己心裡為什麼經常不平衡,自己為什麼在激烈的社會變革當中,把不住自己的脈搏等,都是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楊光教授說,這次演講的主題和現實社會的關系十分密切。時代飛速發展,科技進步、產業調整、社會變革對傳統的心理行為方式有了挑戰。另一方面,『市場化』的加深出現了諸多的心理和行為的不適應。自主化、獨立性、個性化不斷分化,造成了人們不適應市場化的要求、不合適宜的行為比比皆是。比如:愛崗敬業,你總是敬業就是不出活兒不行,敬業的表現應該是全面的。講到這裡,喜歡旁征博引的楊光教授提到了『高山理論』,當我們看到前面是高山的時候,眼前無論是戈壁、坎坷,還是荊棘都要走過去,去追求遠處的高山。有的人對自己短期目標表現得過於情緒化,短期目標實現了,表現得十分高興;短期目標落空了,就表現得十分沮喪,這是因為他沒有看到更高遠的目標。每個人最重要的問題是要找到自己的遠景,在摸爬滾打中實現一個又一個目標,目標達到之後,再尋找目標,再進一步奮斗,最終確定一個『高山』。這樣,你纔能勇往直前,不懈奮斗,追求工作中的快樂。有了『高山』遠景的人纔能有健康的心理狀態,纔會在現實社會中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擺正自己的位置,得到一個快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