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情系青年農民 『五老』指導農村青年學科技奔小康
2006-01-16 11:29:2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關琦 劉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6日電 近兩年來,全省各地關工組織加大了對農村青年『學科技、育新人、奔小康』活動的指導力度,既抓青年農民的科技服務,又抓道德建設,使這項活動取得了可喜成績。

  各地在組織農村青年開展『學、育、奔』活動中,堅持以理想信念為核心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道德行為規范養成教育。農墾總局普陽農場、寶泉嶺農場等地的『五老』人員老乾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利用紀念日、節假日組織農村青少年1600多人拜謁趙尚志等紀念館,北安市二井鎮聯立村原村乾部牛啟文、李興國擔任關工委思想道德報告員和優良傳統宣傳員,他們積極主動搜集鄉史、村史,整理了3萬多字的鄉土教材,先後6次集中給青年農民講課,聽課的有300多人,還利用村黨支部的電化教育設備,經常給農村青年播放愛國主義教育影片。

  開展『學、育、奔』活動的一些鄉鎮、村屯,都由『五老』人員以報告會、座談會、放錄像等各種形式,向農村青年宣傳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所采取的一切扶持政策;宣傳改革開放以來農業發展、農村變化,實現小康社會的美好遠景;宣傳科技致富、勤勞致富、務工致富的先進經驗、先進典型人物的事跡。僅哈爾濱、齊齊哈爾、牡丹江和綏化等市有近萬名『五老』人員,作各類報告6000多場次,受教育的青年農民有150多萬人次。各地還結合進行文明村建設的實際,進行『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教育,進行道德規范養成教育。

  全省縣以下關工組織舉辦多種形式科技培訓活動,提高農村青年的致富能力,增多致富渠道。齊齊哈爾市關工委以縣(市)區及鄉鎮為基本單位,主動與科技局、農委、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協調配合,開辦農、林、牧和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各類培訓班;鶴崗東山區關工委,以強化工程為主題,舉辦科普之春、科普之冬科技大集88次,使上萬名青年受到教育,召開科技經驗交流會82次,各類培訓班84期,培養了科技骨乾326人。2004年冬季,甘南縣關工委從縣直邀請8名離退休知名的農業科技人員,深入基層宣講農業新技術;明水縣畜牧局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李洪纔帶領10名農業專業技術人纔,深入到12個鄉鎮進行巡回講課52場,1200多名青年農民聽課,了解了草原改良、秸稈利用、畜禽飼養等技術,還分發了大鵝飼養技術資料2萬多份,使青年農民掌握了飼養畜禽的科學技術,養鵝成活率達85%以上。

  近年來,基層關工委協助鎮、村黨政組織,收集各方勞務市場信息,配合黨政部門開展勞務輸出工作。方正縣大羅密鎮關工委幾年來累計幫助輸出勞務人員1815人,其中95%以上是18至35歲的青年,全鎮現有勞力4610人,輸出勞力佔25%,這些人收入最低5000元左右,全鎮年增收1152萬元。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