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2日電 隨旅行團『港澳游』的6名游客,在導游推薦的珠寶行裡買到的竟是假珠寶,可事隔幾個月也沒討回說法。
1月18日,市民劉女士到省消協投訴,稱她和同事隨旅行社到香港,沒想到購買的價值兩萬餘元的金項鏈和鑽石首飾竟是假貨。她們多次找到相關旅行社討說法,可幾家旅行社互相推諉。
香港游第一項:珠寶店買首飾
2005年7月29日,劉女士和單位6名同事與黑龍江省中國旅行社商務旅行部(以下簡稱省中旅)簽訂了到香港、澳門6日游的旅游合同,並被告知次日晚到機場與哈爾濱國際旅行社(以下簡稱哈國旅)的王文君聯系,王文君是她們此次港澳游的全程導游。在太平國際機場,她們見到了王文君和另外18名游客。王導在出發前對大家講了一些注意事項,其中特別強調了在香港不要隨便購買東西,尤其是金飾品,但是旅游公司帶大家去的地方,大家可以放心購買,因為這些珠寶店的信譽是有保證的。
31日,劉女士一行人抵達了香港,香港吉祥旅行社負責當地接待,由自稱是該旅行社的李經理擔當香港的導游。8月1日上午,李經理第一件事就是帶領大家去珠寶店購物。在導游車上,李經理再次強調在香港不能隨便在外面買首飾,有假貨。但是她要帶大家去的美意珠寶店在香港有名氣,信譽、質量都有保證。
到達美意珠寶店後,李經理從後門把王文君和劉女士一行人帶進了珠寶店,又被帶進一個房間,屋內一名講解員開始為大家進行宣傳講解。講解員拿著一個『時來運轉』的項鏈墜,反復講述這種項鏈墜與風水的關系,並告訴大家此項鏈墜為意大利金,在哈爾濱要賣2000多元,在美意等國家不到1000元,比哈爾濱便宜很多,並且質量有保證,假一賠十。隨後,導游把此間房間的另一扇門打開,眼前便是首飾賣場。十幾個導購小姐把游客們一行人分別帶到貨櫃前,向大家介紹只有標價沒有標商品名稱和成分的白金首飾。劉女士曾多次向導購小姐詢問什麼是意大利金,導購小姐稱就是國內的白金飾品。游客們分別購買了兩三件首飾。劉女士發現店裡給的收據上面標有585和750字樣,經過大家換算,覺得750應該是國內的18K金,於是找到了香港導游李經理提出質疑,她解釋這不是18K金,是意大利金。
鑽石首飾檢測竟是假貨
回到哈市不久,細心的劉女士發現在香港購買的項鏈和項鏈墜上鑲嵌的鑽石光澤度發生了明顯變化。由此,她對這批首飾的質量產生了懷疑。12月5日,劉女士將購買的標有原裝意大利名廠750、585金新款項鏈和750、375天然南非鑽石旋轉吊墜等6樣首飾拿到了黑龍江省哈爾濱產品質量檢驗所檢測,檢測結果是,3條750項鏈含量全部低於標准,屬不合格產品;兩個750鑽石吊墜所鑲嵌物質非鑽石。
得到了這樣的檢測結果,劉女士找到了哈國旅多次討要說法,可該旅行社以王文君帶團出國為由,遲遲不予答復。於是,劉女士等人又找到了簽訂旅游合同的省中旅協商此事。省中旅商務旅行部的相關負責人聽說此事後,對劉女士等人的遭遇表示同情,但工作人員認為,雖然劉女士等人是與該社簽訂的旅游合同,可是此次帶領游客出游的人是哈國旅的導游,如果在服務質量上出現問題,理應由該社負責,購物出現糾紛應由導游負責。該社認為與王文君協商纔是最佳解決方法,但協商未果。
2006年1月,劉女士撥通了香港吉祥旅行社李經理電話,李經理的答復是讓游客們直接找王文君,讓王導把首飾帶到香港,如果是假的,全部賠償。劉女士等人把首飾送到王文君處,王表示只能在收貨單上簽上自己的名字,不能蓋單位的公章,雙方針對此問題再次發生分歧。劉女士認為,王文君帶走游客們檢測的商品並不是個人行為,應當是公務行為,理應由旅行社出面蓋上公章。可該旅行社的負責人始終沒有出面,也沒有蓋上公章。
1月18日,劉女士等6名游客將省中旅和哈國旅投訴到了省消協。投訴部部長佟新與王文君取得了聯系,王導解釋道:劉女士等6人是其他旅行社拼團過來的,該旅行社並未和她們簽合同。在香港購物時,他也沒強迫每名游客必須買珠寶,游客們消費都是自願的。該團別的游客回哈後也到質量檢測部門檢測了購買的首飾,並未發現問題。如果劉女士等6人非要討個說法,只能由他將這批首飾再帶到香港,由港方重新檢測再做結論。
旅行社誤導游客購物應承擔責任
在導游指定的商場購買到了假貨,該怎樣維權?據省消協投訴部部長佟新介紹,根據《消法》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時,給消費者造成財產損害的,應當按消費者的要求,以修理、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和退還服務費用或賠償損失等方式承擔民事責任。6名游客與省中旅簽訂了『旅游組團合同』,旅游內容包含購物等項目,這就意味著消費者與該旅行社形成了旅游服務關系,旅行社有責任和義務保證消費者在旅游期間的財物不受損害。該旅行社將劉女士等6人拼到哈國旅,哈國旅既然承接了這項服務業務,就應當承擔在旅游全程中因交通、餐飲、住宿、購物活動中出現的服務質量問題的責任。香港吉祥旅行社作為與哈國旅有著業務關系的地接社,應當帶領游客到信譽店購物,游客們在其推薦的珠寶行購買到了假貨,該旅行社和珠寶行也應承擔責任。
針對此事,記者撥通了黑龍江省旅游質量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的電話。據該所工作人員講,旅行社將報名的游客拼到其他旅行社時,應征得游客同意並簽訂同意書,以備在旅游期間出現問題劃分責任歸屬。劉女士等6名游客在香港旅游時購買了假首飾,兩家旅行社互相推諉責任,與沒有簽訂拼團書面同意書有直接關系。另外,全程導游將客人介紹給當地旅行社,在其同意的情況下把客人帶到珠寶行。這種舉動意味著全程導游已承認這家珠寶行的信譽,本著為游客負責的態度,游客在其認可的商場購物遇到假貨,導游及其所在旅行社應當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