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2日電 離大四學生畢業還有半年時間,可黑龍江科技學院校報的一則消息卻讓師生振奮:『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新E工作室的5名畢業生,已與國內著名的軟件公司簽約,年薪均在6萬元以上,其中吳傑同學與上海育碧軟件公司簽約,年薪是12萬。』
12萬,如此高的年薪,這對國內重點高校的同類專業本科生來說,也是件不可及的事。黑龍江科技學院雖然是個名不見經傳的高校,可是畢業生每年都能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脫穎而出,打破著大公司、大企業『非重點大學應屆生』不錄用的限定。因人施教全面成纔
『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學生入學時的水平有高有低,層次不同,可對我們來講只有一個目標———將他們培養成國家小康社會建設需要的有用人纔。』
這是采訪中,黑龍江科技學院院長趙國剛教授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句話。
本著這個目標,他們按照『實用教育』思想,以社會和市場需求為導向,根據學校教學的實際能力,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行分類培養、分級教學,不斷創新人纔培養的模式,建立了規格多樣的人纔培養體系。
拿新E工作室來講,參加這個工作室的學生都是些電腦迷,而且富有創新意識。學校不僅為他們騰出辦公室,還指派專門的指導老師。在保證他們完成正常學習任務的同時,側重培養他們對學科前瞻性的思考能力、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自信心,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這個工作室的同學告訴記者:『要是項目有技術上攻不過的難題,大家就集體研究對策,常常是一個或是幾個通宵不睡,幾口饅頭,一杯涼水,從來沒有放棄過。』
按照『大工程』的思想,強調對學生進行工程素質的培養,以工程技術操作、工程設計、科技活動、實踐教學為主要內容,將工程技術操作的時間由8周增加到20周,邊講課、邊實踐。不僅在校內構建機械工程類、電氣工程類的基礎工程訓練平臺和現代工程訓練平臺,還充分利用社會資源,與長春一汽、我省四大煤炭集團公司等企事業聯合創建了86個校外工程實踐基地,初步搭建起了能夠支橕應用型人纔培養目標的校內外實踐教學大平臺。電信工程學院04級學生劉少東深有感觸地說:『在實習基地,學到了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過去我連纏線圈都不會,現在不僅會安裝電機了,還能自己動手制作一些電器,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大大提高。』
手持『綠卡』職場勝出
據了解,在黑龍江科技學院,所謂『綠卡』,就是讓學生在校期間,獲得適應社會需要的各種職業技能資質證書。
學校通過國際融資從奧地利引進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端設備,建成了具有國內一流水平的教學科研實驗開發基地。利用國外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對學生進行數控操作技能培訓,目前已有158名學生獲得了國家認可的數控操作高級技能職業資質證書。去年的畢業生朱顯明、馬洪波憑借這一證書分別被兩所高校錄用,從事數控技術教學和技能培訓。學院還與清華大學聯辦Pro/E培訓,目前已有300多名學生拿到了證書,極大增強了畢業生的就業能力。近兩年來,有許多畢業生,都是因手持『綠卡』,一路戰勝了諸多重點大學畢業生,纔在職場勝出的。
今年,他們還與奧地利MCE公司簽署了中奧職業技術培訓合作協議,在引進國外高端先進設備、技術和資質方面又邁出了一步,屆時這個學校的學生將有幸獲得國際上認可的職業資質證書。
突出思想品質培養設立德育課外學分
2005年秋季開學,黑龍江科技學院的學生都與學校簽訂了《黑龍江科技學院學生公寓公共物品使用責任書》和《黑龍江科技學院學生公寓入住保證書》。剛入學的新生還增加了《黑龍江科技學院學生教育、管理與服務誠信承諾書》。
趙國剛院長告訴記者:『現代社會合格的人纔,不僅要具備優良的專業素質,還要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學生思想素質不過硬,就是「殘次品」。』這個學校結合學生四年成長全過程,在省內高校率先設定課外德育學分,將德育教育與日常教學、生活相結合,把自律協議、誠信協議、基本道德行為、遵紀守法等進行量化考核,對課外德育考核不達標者,實行重修或淘汰。
設定課外德育學分以來,學生的行為舉止正悄悄地發生著變化:拖欠學校學費的少了,主動繳學費的多了,全院學費收繳率達到92%。
一個學期下來,學校基本上沒有發生損壞桌椅的現象,以往寒、暑假,大批後勤工人修桌椅的景象不見了。
建築工程學院05級新生王沫說:『大學生太需要這種行為規范了。一個平時不講誠信、隨便損壞公物的人,是不能擔負起未來建設者的重任的。』
幾年來,這個學校在教育實踐中初步構建了『本科基本規格達標+思想道德素質高+現代技術過硬+工程創新實踐能力強』的人纔培養模式,人纔培養質量穩步提昇。2005年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該校參賽18個隊,有17個隊獲獎,其中國家獎3個、省級獎11個,獲獎率在全省高校中排名第一;該院學生在首屆東北地區高校GMC(國際企業管理挑戰賽)比賽的25所院校、140支隊伍中勇奪冠軍;本科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97.41%,位居全省高校前列,連續四年位居全省高校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