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3日電 題:這樣的黨員乾部纔叫先進--記賓縣新甸鎮黨委書記何清民
走進新甸鎮前進村,一群黨員群眾跟隨記者來到村委會。80歲的老黨員耿學禮拉著記者說:『咱們現在講共產黨員先進性,像何書記這樣的黨員乾部纔叫先進,老百姓佩服!』老人家提個頭,一幫人爭著搶著向記者說起了何清民。
他是咱的主心骨
2000年12月,何清民任賓縣新甸鎮黨委書記時,新甸鎮債務350萬元,村級債務968.1萬元。到2004年末,鎮村兩級不但還清了債務,還實現了村村有存款,鎮政府存款283萬元。到2005年末,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3.6億元,比五年前翻一番,農村人均收入3632元,比五年前增長50%。現在,新甸鎮的中小學生全部免交學費。
前進村種煙戶楊景海說:『過去種煙收入低,一是不懂技術,二是被壓等,大伙兒不敢種。何書記天天早晨騎著自行車到地裡看一遍。教我們移栽、采收。』
過去收煙的來了,怕他們壓等,家家得上幾百元錢禮。何書記了解這個情況後,天天來看著。誰家高、誰家低、缺啥、少啥,稍微差一點兒都不行。楊景海高興地告訴記者:『今年我種了200多畝煙,每畝純收入1300多元。明年何書記不走,咱還種煙,他是咱的主心骨。』
何清民對貧困戶更是給予極大的愛心。新甸鎮政府每年都拿出10餘萬元幫扶資金,幫助貧困戶種地。每逢春種、秋收和年節,他都帶領乾部到包扶貧困戶家中送溫暖。新甸鎮還投資40餘萬元新建了標准化公寓式敬老院。5年中,何清民幫助了20多名貧困家庭大學生走進大學校門。還有一些多病、貧困的老人,按政策不夠拿扶貧資金,何書記總是自掏腰包幫助他們解決燃眉之急。自2003年開始,新甸鎮政府每年投資54萬元,為全鎮農民交了家庭財產保險、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去年4月風災,100多戶農民房屋受損得到賠償。去年秋天,有4戶農民場院大豆失火,一年收入全燒光,保險公司按每畝500元賠償,比賣大豆的收入還高。說起新甸鎮的這些變化,村民告訴記者:『咱現在不怕天災、生病了,咱有雙保險。』
他是大伙兒打頭的
新甸鎮的脫貧致富是何清民帶領乾部群眾謀出來的,乾出來的,更是何書記這個『打頭的』帶出來的。
何清民上任後,狠剎吃喝風。他規定,無論進城下鄉,村鎮乾部一律不准坐出租車。鎮村乾部無論公私需要吃飯的,一律到食堂花兩元錢吃工作餐。絕不許到經營性飯店吃飯。五年來,新甸鎮從鎮政府到村,杜絕了報銷飯票子、出租車票子。僅此一項,鎮政府一年省10萬元,每個村一年都節省五六萬元。
新甸鎮需要文化生活。何清民想在江邊建個4000平方米的現代化休閑廣場。他又帶領鎮政府乾部自己乾。看到這些領導乾部日夜辛苦,農民真心疼這些乾部了。他們能乾活的就參加到勞動的隊伍裡,老老少少為乾部送水,買西瓜,遞上冰棍。手捧村民送來的西瓜,連續乾了一晝夜的鄉鎮乾部熱淚盈眶。鎮黨委副書記孫洪利告訴記者:『那一刻,咱們懂了乾部群眾心連心,這樣的累挨得值!有這樣「打頭的」,我們累點也心甘情願。』
氣兒順了,奔富了
五年前的新甸鎮窮,不僅因為債臺高築,更重要的是群眾『氣兒不順,心不齊』。何清民上任後,通過一系列整治,乾部群眾氣兒順了,齊心合力甩掉了1300萬元債務,奔上了富路。
首先,對全鎮5個村黨支部、村委會實行『一肩挑』,全鎮5個村,7個自然屯原有127名村屯乾部減少到51名。耕地重新核查、清理,共清理出近萬畝耕地。當年一次性追繳稅費200多萬元,全部用於化解債務。為防止出現低價發包,集體資產流失的現象,每到發包資源地時,鎮政府都派出由鄉村兩級乾部組成的工作組入屯開展工作,鎮經管站人員開據收款,資金專戶儲存,實現增收化債。2004年,968.1萬元的村級債務全部化解完畢。2005年,全鎮5個村有了143.9萬元存款。群眾心服了,氣兒順了,乾部說話好使了。
何清民還在鄉鎮村級財務管理中探索了一條新路:實行村級資金、財務委托鎮經管站代管制度,村級成為報賬單位,實行村財民理鄉代管,從源頭上解決了村級資金開支無度,管理不嚴的問題,並率先實現了村級財務核算電算化,提高了經營管理規范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2005年,全鎮僅經濟作物就發展到17600畝,烤煙種植3500畝,毛蔥、大蒜面積超千畝。建立牧業小區兩處,肉牛育肥專業村1個,出現了肉牛養殖300頭的大戶、超20頭養牛戶50戶,肉牛飼養量1.4萬頭。羊飼養量6000只,豬1.5萬頭,禽類36萬只,全鎮畜牧業總產值4000萬元,佔農業總產值50%農民牧業人均收入500元。全鎮轉移農村勞動力5400多人,佔全鎮勞動力總數的53.6%。全鎮勞務收入2500萬元。又引進了蔬菜保鮮加工項目,未來兩年內,全鎮4萬畝蔬菜耕地將全部調整為蔬菜基地。
新甸鎮不僅脫貧致富了,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一條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路。80歲的耿學禮說:『我這個5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經過了這麼多農村變革,這回看到了新甸的希望。如今咱鎮的十一五規劃呀,准能實現,何清民從不說空話,我老頭能看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