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5日電 久違的故事,發生在1999年10月15日,北京國際馬拉松賽上,酷愛長跑運動的46歲的龐國英首次角逐這一賽事,而且以3小時54分跑完全程馬拉松。現實的故事,發生在2005年10月17日,北京天安門廣場,身披『齊齊哈爾』戰袍的龐國英第7次站在北京國際馬拉松賽起跑線上。因此,龐國英成為齊市第3個連續7年征戰北京國際馬拉松賽的選手。
在齊鐵地區一提起龐國英無人不曉,也無人不求。他雖說在齊醫學院附屬三院並非從事醫學工作,而是維修醫用計量設備的主任,可找他辦事的人絡繹不絕,有路內的、有路外的;有城裡的,也有農村的;有親朋好友,也有非親非故的。只要找到他就想方設法辦,而且拒收錢財和禮物。人們熱情地贊嘆說:『他全身有一股燃燒不盡的激情。』說起龐國英的熱情,那不能不說他為齊移動長跑愛心協會『賣力』的事。多年來,齊移動長跑愛心協會每年都組隊參加北京、大連等地比賽,而且隨著參賽人員越來越多,買火車票成了大問題。這事讓龐國英知道了,他找到協會負責人請戰:『買火車票的事我包辦了。』就這樣從1998年開始,龐國英主動當上了愛心協會『義務票務官』。說起買火車票,有人會說這容易,到火車站就能買到,這話咋聽起來是有些道理。如果是一張兩張也許在淡季可以,但長跑愛心協會每次買火車票少則20多張,多則60多張。而且有買硬座的,有買臥鋪的,這時的龐國英便使出渾身解數,找齊鐵分局計量室或齊站領導批。在齊鐵分局的大力支持下,每次的票解決得都十分滿意。在義務辦票過程中,經常遇到票已辦妥,有的要求改乘時間,或增加人再買火車票。面對這些,愛心協會只要一個電話,龐國英馬上騎自行車到火車站辦,而且錢全部是自己先墊付,為這事大家一再要對龐國英『表示表示』,他都一一謝絕。
在龐國英的人生旅途中,他有兩大愛好——長跑和唱歌。早在學生時代,他的歌聲曾使不少歌迷,甚至說他的『追星族』沈浸在歡樂之中。即使今天已50開外的龐國英的歌聲還是那樣優美動聽,達到了『准專業水平』。說起長跑,學生時的龐國英根據自己條件選擇了跑步,而且這一跑從最初的一、二千米,到萬八千米,成了同學們公認的『有長勁的人』。走上工作崗位後,龐國英每天利用清晨時間跑步,由於龐國英的熱情,漸漸地他周圍聚集了一些男男女女的長跑愛好者,大家在一起跑步,一起參加公益活動,而後在他帶領下20多人一起走進了長跑愛心協會。也就是從那時起,龐國英的長跑生涯有了質的飛躍。此時的他立下目標,一定參加北京國際馬拉松賽,為這他與跑友們開始了艱苦的訓練,每天跑一萬米是最少的,一萬五、二萬米,直到臨近比賽前的三萬五千米。就這樣從1999年開始至2005年,他連續7年參加北京國際馬拉松賽。而且在龐國英的帶動下,齊鐵地區有30多人次先後參加了北京、大連、廈門、西安國際馬拉松賽和全國老將田徑運動會。7年的連續參賽,龐國英的馬拉松成績是穩定和逐年提高的。由於他的比賽時間按賽會要求達到獲獎的規定,因而他與伙伴都得到了運動鞋的獎勵。但你可曾知道,為了不影響工作又能參賽,龐國英每次參賽都是星期五晚上火車,第二天到達北京,星期日參賽後晚間返回。
這就是我們所認識的龐國英,一個對生活、對他人有著用不完『燃燒激情』的人,一個永遠力爭上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