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31日電 文化是地域的靈魂,用文化品牌打造城市號召力,如今已成為許多省份的共識。多年來,黑龍江的文藝創作精品迭出:魯迅文學獎、曹禺戲劇文學獎、文華大獎、『五個一』工程獎……『十五』期間,全省文藝創作獲國家級及國際獎項85個。我省地處邊塞,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而我們的文藝工作者卻能源源不斷地捧出享譽全國蜚聲海外的精品力作,使黑土文化在全國大放異彩,為建設邊疆文化大省做出了突出貢獻。『戲劇大省』、『版畫大省』等榮譽的背後,引發了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精品從哪裡來?
精品,來自文學藝術家的經典意識
面對當前較為浮躁、急功近利的社會現狀,中國文藝界相當一部分人在追求『一夜成名』、『一步到位』。而我省的文藝工作者,卻能夠靜下心來,不為名利左右,默默地按照藝術本身的發展規律進行創作。這樣的創作往往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曾獲魯迅文學獎、澳大利亞『懸念句子文學獎』等多項獎勵的遲子建,在創作長篇小說《偽滿洲國》時,前後醞釀了十年,用三年多的時間閱讀歷史資料、走訪當事人、整理大量關於民俗和生活細節的筆記,之後又用兩年多的時間纔完成了這部60餘萬字的經典作品。
被評為我國『新時期十大優秀劇作家』的楊利民,在創作話劇《地質師》時,數次騎著自行車到大慶油田采訪,十易其稿之後,纔將這部力作呈現在舞臺上。楊利民說,一個作家功成名就之後,最難得的是堅守寫作的品格,保持真誠和人格的力量。
精品,來自對黑土文化的准確闡釋
黑龍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這裡成長起來的汪立三、劉錫津、楊利民、遲子建、王阿成、晁楣、於志學、盧禹舜等一大批文學藝術家,在中國文藝界是有分量的。與同樣基於東北文化土壤、以東北『俗文化』名揚全國的趙本山相比,我省的藝術家們創造了具有鮮明地域特色和獨到藝術風格的黑土地上的『雅文化』。對黑土文化的深刻理解,並取其精華進行高品位的闡釋,是他們能不斷捧出精品的原因。
在一般人眼裡稀松平常的北方小鎮生活和自然景象,在遲子建的筆下卻閃著詩意的光輝。她用朴素、深情的筆觸,表達出『萬物皆有靈、和諧是生命美好的根源』的情懷,為人們營造了一個溫暖、詩意的精神家園。
在一般人眼裡『遠離都市、有些許悲涼』的大慶油田知識分子,在楊利民的眼中,卻幻化成一群堅韌不拔的駱駝行走在大漠中的景象。他筆下的『駱駝精神』成為一代大慶知識分子風雨人生的濃縮和寫照。
在一般人眼裡『與群狼為伍、墾荒種地』的北大荒艱苦生活,在晁楣的刻刀下,卻化作色彩斑斕、火熱激情的生活畫卷。他用嶄新的繪畫語言創作的北大荒版畫,震驚了那個由黑白版畫一統天下的年代。
精品,來自與國際同步的世界眼光
濃濃的地域特色和鄉土情結,是我省大部分藝術家創作的標志。但鄉土的地域性在某種程度上只是表層的,因此他們並不局限於本土意識的『狹隘』之中,而是將視野放到整個世界,重視與國際文化的交流。開闊的視野和多元文化的影響,令他們的創作更加豐富和深刻。
近幾年不斷到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旅游、寫作和交流的遲子建說:『我與不同國家、不同語種的作家們在一起探討文學問題,感受深刻。國外之行的收獲,常常是在感受西方文化的同時,對本土文化有了一次深層次的反思。』
參加『黑龍江版畫英國巡展』歸來的晁楣,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英國巡展讓我省的版畫家認識到堅持本民族特色的、傳統的、寫實的創作之路的重要性,它與接受新思想和新觀念、與時俱進是不矛盾的。同時我們也感受到多看別人的東西,多吸收新鮮血液,對一個畫種的創新與發展至關重要。』
精品,來自頂尖人纔的領軍效應
精品工程,說到底是人纔工程。我省文藝創作成果豐碩,緣於我省文化藝術界有白淑賢、晁楣、於志學、盧禹舜等一批優秀的領軍人。他們培養和發展了一大批優秀人纔及後備人纔,使黑龍江的文藝創作群體不斷壯大,新人輩出。
以白淑賢為首的龍江劇白派藝術,兩奪文華獎和梅花獎,摘取『白玉蘭』獎,多次榮獲『五個一工程』獎,在博大精深的中國戲劇界創下一系列神奇;以晁楣為首的『北大荒版畫』,是中國版畫三大版種之一,在中國美術界獨樹一幟;以於志學為首的『冰雪山水畫』派,不僅在本省蓬勃發展,還將創作力量延伸到其他省市;以盧禹舜為首的『哈師大藝術學院』,短短幾年內有數十件作品在全國性展覽中獲獎,為各地輸送了大批藝術人纔。
當我們為『邊疆文化大省』豐碩的文藝成果歡欣鼓舞時,不應該忘記這些德藝雙馨的藝術家和一大批默默無聞、甘於奉獻的文藝工作者。正是他們,讓我們的黑土文化異常絢爛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