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31日電去年新建的位於撫遠縣境內的『黑龍江省名優特魚科技成果推廣示范基地』,1000多畝的水面飼養著與水科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技術人員共同開發的鱘鰉魚苗、鱘鰉魚雜交魚苗、?懷雜交魚苗。建設當年就推廣精養養殖面積達500畝,帶動300個農戶創收2000萬元以上;預計2007年將繁育名優特魚苗800萬尾,培育馴化幼魚400萬尾,三年後創產值1000萬元,實現利稅300萬元。
像這樣的省級科技成果推廣示范基地(中心)到2005年末我省共有27家,分布在齊齊哈爾、牡丹江、佳木斯、大慶、雞西、鶴崗、伊春7個市以及省森工總局、省農墾總局。其中有10個已經通過驗收。
自1998年我省第一個省科技成果推廣示范基地(中心)建立至今,27個基地(中心)各具特色,共推廣科技成果378項,創經濟效益4.5億元,社會效益3.5億元,真正搭建起省級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多年來,省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一直致力於探索促進我省科技成果轉化新途徑。在科技成果推廣基地(中心)發展的過程中,省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將我省最新的成熟計劃項目成果及技術盡快納入到基地(中心)實施的項目中,同時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技術培訓工作,為基地培養急需的技術人纔。在建立基地(中心)過程中,對於將要組建的基地,省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采取提前參與規劃的辦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蘿北科技成果推廣示范基地建設之初,省科技成果轉化中心聘請省北藥開發總公司的專家對基地進行了規劃,提出了最適合基地種植的刺五加為主要栽培品種,同時指導栽培技術,由省北藥開發總公司參與基地的引種和銷售工作,負責引進最好的品種,解決基地的後顧之懮。為擴大推廣面積,他們將該技術逐步擴散到當地農戶,形成規模,發展成當地經濟的特色產品,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推廣模式。這些基地和中心的建立和實施,對推動先進的技術配套實施,為推廣先進技術提供一個成熟的模式,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如今,省科技成果推廣示范基地不僅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平臺,而且還正向觀光農業、培訓農業科技方向轉變。科技成果推廣示范基地(中心)正朝著更遠目標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