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將教育活動細化實化 阿城市紅新村切實解決實際問題
2006-02-03 10:52:29 來源:東北網  作者:高長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3日電(記者高長利) 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哈爾濱阿城市料甸鄉紅新村緊緊圍繞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把教育活動細化、實化,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紅新村通過黨員亮身份、確立黨員戶等辦法,全面提昇黨員的服務意識,激發了黨員及村民乾事創業、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紅新村是一個朝鮮族村,全村有780人在外打工經商,其中300多人常年在國外。村黨支部和在家的黨員主動承擔起照顧外出人員家中老人、孩子的責任。村黨支部制定了在家黨員定人定戶幫扶、聯系,黨支部成員定期走訪的辦法,及時了解留守老人和孩子的需求,解決了外出人員的後顧之懮。村民金點植在美國打工,他的母親得了急病,需要到哈爾濱就治。村黨支部主動從村集體資金中預借3萬元支付住院費,並派人到哈爾濱醫大二院安排住院治療。由於救助及時,老人挽回了生命。金點植回國後十分感激,主動向村集體捐助5萬餘元用於村屯建設。僅2005年紅新村黨支部和黨員為留守老人、孩子辦實事就達400多件。

  大量勞動力外出,紅新村的土地相對集中到種田大戶手中,實現了耕地規模經營。但是問題隨之而來,在家勞動力平均耕種水田達到75畝以上,這就需要大型農機具,而市場上大型農機具的價位較高,一家一戶購買比較困難。為此,村黨支部專門召開村民大會,決定由村集體購買2臺插秧機和2臺收割機,統一安排時間插秧、收獲,實行分戶經營管理。去年,在村黨支部的支持下,紅新村成立了水稻種植協會,協會主抓服務和管理。全村4656畝水田實行統一購買生產資料、統一育苗、統一銷售價格、統一加工、統一品牌、統一生產技術,全面實現標准化生產,建立了綠色大米生產基地。此舉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銷售收入,有利的促進了村民增收。

  由於在家青壯年勞力少,群眾性義務防范工作難於開展,平安環境的創建成了紅新村黨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村黨支部建立專職聯防隊伍,輪流值班巡邏,重大節日和防火、護秋等重點時期上崗,負責全村安全防范工作;村黨支部成員深入群眾之中排查調處矛盾,掌握群眾思想動態,把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之中。幾年來,紅新村的平安環境建設達到了『八無』:無刑事案件、無治安案件、無賭博、無上訪、無火災、無矛盾糾紛、無封建迷信活動、無『法輪功』等邪教人員。

  紅新村黨支部把管理民主與民風建設統一起來,公開、公正處理村務村財,自覺接受監督,還給村民知情權、參與權。在村黨支部的率領下,紅新村全面開展『美德在農家』示范活動。通過圍繞『家家學,美德新風傳萬家』、『家家議,點評家家身邊事』、『家家做,財闖小康致富路』、『家家樂,惟示農家新生活』、『家家美,營造綠色新環境』、『家家評,爭當家庭好成員』等內容,開展了『把孝心帶給長輩,做讓老人省心的兒女;把禮節帶給家庭,做讓全家放心的好內助;把首先帶給社會,做讓群眾開心的好主人』的『三帶三做』活動。『美德在農家』活動的開展,使全體村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紅新村形成了人人遵紀守法,人人熱心公益事業,人人樂於幫助他人,人人關心他人的良好村風。

  紅新村抓住先進性教育活動的有利契機,加大村屯環境治理力度。目前,紅新村按照建設中心村屯的目標,已經制定了完整的村屯建設規劃,准備把其他兩個屯的農戶逐步向中心村遷移;預計投資200萬元,在村中心建設一處10000平方米的花園;2006年初,村裡出資將村民的木柵欄統一更換成鐵網片柵欄;兩條主路鋪裝白色路面。

  在村黨支部的率領下,經過全體村民的努力,紅新村實現了大發展、快發展。目前,紅新村村屯道路砂石鋪裝率、電話及有限電視入戶率、自來水入戶率、居民住房磚瓦化率均達到100%,村集體積累120餘萬元,居民人均純收入超過萬元。紅新村多次榮獲國家級、省級獎勵。2005年,在創建國家級文明村活動中,紅新村順利通過驗收。

責任編輯:劉華